理論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溫超導體機理、BEC理論及自旋電子學相關理論研究。2、凝聚態理論;3、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理論;4、統計物理和數學物理。5、凝聚態物理理論、計算材料、納米物理理論6、自旋電子學,Kondo效應。7、凝聚態理論、第壹原理計算、材料物性的大規模量子模擬。8、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分子磁體, 表面物理,量子混沌。 凝聚態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非常規超導電性機理,混合態特性和磁通動力學。(1)高溫超導體輸運性質,超導對稱性和基態特性研究。(2)超導體單電子隧道譜和Andreev反射研究。(3)新型Mott絕緣體金屬-絕緣基態相變和可能超導電性探索。(4)超導體磁通動力學和渦旋態相圖研究。(5)新型超導體的合成方法、晶體結構和超導電性研究。2、高溫超導體電子態和異質結物理性質研究(1)高溫超導體和相關氧化物功能材料薄膜和異質結的生長的研究。(2)鐵電體極化場對高溫超導體輸運性質和超導電性的影響的研究。(3)高溫超導體和超大磁電阻材料異質結界面自旋極化電子隧道效應的研究。(4)強關聯電子體系遠紅外物性的研究。3、新型超導材料和機制探索(1)銅氧化合物超導機理的實驗研究(2)探索電子—激子相互作用超導體的可能性(3)高溫超導單晶的紅外浮區法制備與物理性質研究4、氧化物超導和新型功能薄膜的物理及應用研究(1)超導/介電異質薄膜的制備及物性應用研究(2)超導及氧化物薄膜生長和實時RHEED觀察(3)超導量子器件的研究和應用(4)用於超導微波器件的大面積超導薄膜的研制5、超導體微波電動力學性質,超導微波器件及應用。6、原子尺度上表面納米結構的形成機理及其輸運性質(1)表面生長的動力學理論;(2)表面吸附小系統(生物分子,水和金屬團簇)原子和電子結構的第壹性原理計算;(3)低維體系的電子結構和量子輸運特性 (如自旋調控、新型量子尺寸效應等)。.7、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其低維量子結構制備和新型器件探索(1)寬禁帶化合物(In/Ga/AlN,ZnMgO)半導體及其低維量子結構生長、物性、微結構以及相互關系的研究,寬禁帶化合物半導體新型微電子、光電子器件探索;(2)砷化鎵基、磷化銦基新型低維異質結材料的設計、生長、物性研究及其新型微電子/光電子器件探索;(3)SiGe/Si應變層異質結材料的制備及物性研究。8、新穎能源和電子材料薄膜生長、物性和器件物理(1)納米太陽能轉換材料制備和器件研制;(2)納米金剛石薄膜、碳氮納米管/硼碳氮納米管的CVD、PVD制備和場發射及發光性質研究;(3)負電親和勢材料的探索與應用研究;(4)納米矽基發光材料的制備與物性研究;(5)有序氧化物薄膜制備和催化性質。9、低維納米結構的控制生長與量子效應(1)極低溫強磁場雙探針掃描隧道顯微學和自旋極化掃描隧道顯微學;(2)半導體/金屬量子點/線的外延生長和原子尺度控制;(3)低維納米結構的輸運和量子效應;(4)半導體自旋電子學和量子計算;(5)生物、有機分子自組裝現象、單分子化學反應和納米催化。10、生物分子界面、激發態及動力學過程的理論研究(1)生物分子體系內部以及生物分子-固體界面(主要包括氧化物表面、模擬的細胞表面和離子通道結構)的相互作用的第壹原理計算和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2)界面的幾何結構、電子結構、輸運性質及對生物特性的影響;(3)納米結構的低能激發態、光吸收譜、電子的激發、馳豫和輸運過程的研究,電子-原子間的能量轉換和耗散以及飛秒到皮秒時段的含時動力學過程的研究。11、表面和界面物理(1)表面原子結構、電子結構和表面振動;(2)表面原子過程和界面形成過程;(3)表面重構和相變;(4)表面吸附和脫附;(5)表面科學研究的新方法/技術探索。12、自旋電子學;13、磁性納米結構研究;14、新型稀土磁性功能材料的結構與物性研究;15、磁性氧化物的結構與物性研究;16、磁性物質中的超精細相互作用;17、凝聚態物質中結構與動態的中子散射研究;18、智能磁性材料和金屬間化合物單晶的物性研究;19、分子磁性研究;20、磁性理論。21、納米材料和介觀物理研究內容:發展納米碳管及其它壹維納米材料陣列體系的制備方法;模板生長和可控生長機理研究;界面結構,譜學分析和物性研究;納米電子學材料的設計、制備,納米電子學基本單元器件物理。22、無機材料的晶體結構,相變和結構-性能的關系研究內容:在材料相圖相變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合成新型功能材料,為先進材料的合成和性能優化提供科學依據;在晶體結構測定的基礎上,探討材料結構-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晶體結構的微觀角度闡明先進材料物理性質的機制,設計合成具有特定功能性結構單元的新型功能材料;發展和完善粉末衍射結構分析方法。23、電子顯微學理論與顯微學方法研究內容:電子晶體學圖像處理理論和方法研究,微小晶體、準晶體的結構測定;系統發展表面電子衍射及成像的理論和實驗方法,彈性與非彈性動力學電子衍射的壹般理論,高能電子衍射的張量理論,動力學電子衍射數據的求逆方法。24、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研究內容:利用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電子全息等電子顯微分析方法,研究金屬/半導體納米線的生長機制及結構與性能間的關系;復雜晶體結構中新型缺陷研究;結合其他物理方法,研究巨磁電阻、隧道結、半導體量子阱/點等薄膜材料的顯微結構及其對物理性能的影響;低維材料界面勢場的測量及與物理性能的相互關系;磁性材料中磁疇結構、各向異性場與波紋磁疇測定。25、強關聯系統微觀結構,電子相分離和軌道有序化研究研究內容:高溫超導體的結構分析;強關聯系統的電子條紋相和電子相分離研究;電荷有序化和JT效應;探索低溫LORENTZ電子顯微術,電子全息和EELS 在非常規電子態系統的應用。26、納米晶及光電功能晶體生長;27、納米離子學的材料、表征與器件;28、化學法制備納米功能材料及其化學物理特性;29、納米電子器件的構造與物性研究;30、納米電子器件的集成與納米電路特性的研究;31、強關聯電子體系的低溫物性研究;32、凝聚態物質中量子相幹行為的研究;33、低維和納米材料的電子態性質;34、非晶、納米晶在極端條件下的物性;35、高壓及相關過程的固體新材料研究;36、超導隧道結物理與技術。37、生物大分子的動力學研究 ;38、對顆粒物質的集團動力學性質的研究;39、溶體及固、液結構和性質的研究;40、對電流變液的機理研究和應用開發;41、利用聲波波動方程進行的反問題的研究;42、軟物質體系中的分子組裝:研究兩親分子在固液界面的組裝及其在材料和生命科學中的應用;43、單分子生物物理:用單分子微操縱技術研究染色質的組裝、DNA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44、結構生物學中的衍射相位問題;45、結構生物學實驗分析方法;46、蛋白質折疊的成核理論和結構預測;47、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48、THz遠紅外時域光譜和成象技術及其應用;49、量子結構制作與物理表征;50、功能薄膜材料制備、納米人工結構的物性與器件。 光學 主要研究方向 1、光子晶體特性及其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光鑷在生物及物理中的應用;2、光子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效應;3、光子晶體、近場光學和衍射光學理論和實驗研究。4、THz遠紅外時域光譜和成象技術及其應用;5、時間分辨超快激光光譜儀的研制;光合作用系統及人工模擬系統能量和電荷轉移的超快光譜研究;蛋白質快速折疊動力學的實驗研究;6、用激光法探索制備低維材料及其物性研究7、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術探索磁性/介電、磁性/鐵電異質結;8、研究磁性/壓電、鐵電/壓電等氧化物異質結及其相關物性;9、結合納米無機/有機復合薄膜研制及其光電性質研究;10、探索能快速檢測分子生物學DNA的光學與電學新方法,從事跨越物理學、醫學與生物學的交叉課題研究;11、研究用於微波通信的鐵電薄膜;12、用多體理論從頭計算低維體系的物理特性;13、研究用光反射差發探測薄膜外延生長的動態過程;14、開發出不依賴高真空條件的外延薄膜制備的監測方法;15、采用激光脈沖沈積技術制備高性能的高溫超導薄膜;16、研究第二類高溫超導帶材。17、原子相幹;18、飛秒超快過程;19、強場物理;20、時間分辨超快激光光譜儀的研制;光合作用系統及人工模擬系統能量和電荷轉移的超快光譜研究;21、蛋白質快速折疊動力學的實驗研究。22、強場物理、超短超強激光物理、超快相互作用物理、強激光天體物理、X射線激光。23、產生超快超強激光脈沖的新原理及新技術研究;24、相對論強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中的高能密度物理,以及強場和超快物理。25、光學非線性過程;26、調諧激光;27、全固態激光的研究和應用。 該專業有博士生導師1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1名) 等離子體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聚變等離子體;2、低溫等離子體與材料表面相互作用 無線電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電子學與科學儀器研制;2、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以弱信號檢測技術、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研制特殊的專用設備
上一篇: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課程設置下一篇:嬰兒背帶褲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