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利劍級就是借助利劍的鋒利再把招式發揮到極致,同時速度、內力、意識也同步提高;獨孤九劍武學理論的核心是無招勝有招(意思是不拘束、不拘泥於招式以最簡單、最直接、最精準的招是來擊敗對手),招式簡單、直接、精準;非任何招式可及,而且速度很快、意識超卓(發現對手破綻、自我判斷出招、反應速度極快等等)且內力較高。
令狐沖所使用的獨孤九劍就屬於(利劍級)層次,招式達到極致;意識超前、速度壹流、內力較高(獨孤九劍卻並不局限於利劍級,而是獨孤求敗全部的武學精華之壹)。笑傲江湖原文也有風清揚對令狐沖說:上乘劍法?妳離上乘劍法還差很遠,照此練得壹二十年,就可以與壹流高手爭個高下,到時就可多勝少敗了。 獨孤九劍所述的體系,就是獨孤求敗的武學體系;也是獨孤求敗的劍術體系,更是獨孤求敗的人生經歷體系;是壹種成長與超脫,壹種對自然與生命的體悟。
這個時期應當是獨孤九劍初創的階段,獨孤求敗憑借著無招勝有招這層武學招式上的絕詣縱橫河朔並以寶劍之鋒利、出劍之精準、出手之快捷、料敵之機先、覷敵之缺漏而所向無敵。
然後在不斷的比武決鬥中不停汲取著武學與實戰上的經驗,從而使他手上的獨孤九劍不斷得到完善和補充。獨孤九劍第壹劍總訣式之所以有三千余字的口訣,也應當是從這壹時期開始然後在歷時多年的仗劍江湖生涯中不斷累積而成的。
獨孤九劍。這門劍法與世間的絕大多數劍法都全然不同。世上的大部分劍法,都有著招式套路在其中,而這門獨孤九劍卻並無固定的招式,且是專為破解別的招式而創。
所以。要想將這門劍法練至大成,必須通過大量的對敵實戰來增長。而且,是要與許多使用不同兵刃、不同武功的人來交手。換個數據性的說法。可以說是需要海量的經驗值來堆積其成長。而且這個經驗值不是靠打怪與作任務就行的,必須得是真刀明槍地實戰經驗。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軟劍級,就是在招式已經發揮到極致的基礎上追求變化的極致;意識更高、速度比利劍級更快,內力也比利劍級更高。
招招搶攻、式式求變並以變與快取勝,身法與出手速度如鬼似魅、直似輕煙。在用紫薇軟劍階段的獨孤求敗,是達到變化極致的階段;軟劍的特點是極易變化、具彈性,難以收發自如、不易控制;因為其軟劍難以控制,所以出招極其淩厲。由於出現“誤傷義士”壹事,獨孤求敗因此而著了魔道,從此有了劍魔這個稱號。
關於“無常”:簡單來說,無招相鬥;如果壹方足夠快以致於對方連擋隔遮攔都來不及,那就是無常,故“快”是壹種無常,如古龍的阿飛、荊無命;如雙方同速或不至於因快使對方立敗,只要壹方的出手足夠怪異出其不意;使對方產生錯愕之感,便能在瞬間有機可乘。故“怪”是壹種無常,以《射雕英雄傳》中西毒、北丐在桃花島上交手時打坐壹會又纏鬥壹會為代表。以本人的理解無論是“快”又或者是“怪”其***通點都是多變,故以“無常”來命名這壹境界。
軟劍的最大特點是多變,同壹姿勢揮出軟劍亦會因初始狀態的不同而起到大相徑庭的效果。壹把比別人“變”且“快”的劍,恐怕已達無常之至。
獨孤求敗必定是吃透了軟劍的所有變化並能夠隨心所欲的任意運使,從而達到壹種近乎於無常的境界;而他借著軟劍這個“無常、多變”的性質更進壹步把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的劍意表現得愈加玄乎離奇,因而天下無敵。(剛與柔之變化,應也是壹種無常。) 獨孤九劍是利劍級別或軟劍級別的劍法。還是處於更註重招式技巧上面,雖然號稱破盡天下招式,終究未脫藩籬,比重劍是要弱壹個境界的。獨孤九劍便是練得大成,空有劍法之利。未有深厚的內力相輔,便是招式再精妙。威力卻也有限得很了。總的來說,這獨孤九劍確還只是局限於招式技巧上的變化。在境界上弱於獨孤求敗後期的重劍劍法,並非虛言推斷,而是事實如此。便以降龍十八掌而論,壹掌擊出,罡風咆哮,獨孤九劍的劍招即便再過精妙,極盡變化,卻連降龍十八掌使用者身前壹丈都接近不到寶劍就被降龍十八掌的罡風給毀滅,卻又如何可破。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重劍時期相比於軟劍是壹種質的飛躍,是以奇詭無常取勝轉為以自身的硬件取勝的質變。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個時期的獨孤求敗其內力極其強大,再借助玄鐵重劍的威力的話;平平無奇的壹招也能發揮出極大的威力,以最簡單、最直接、最精準、最強大的力量來擊敗對手。
如果內功精湛深厚的話即使平平無奇的壹掌壹劍,只要使得迅猛絕倫那也是擋無可擋、避無可避。而不論對手如何使招、武功中有沒有破綻,只需徑直揮出壹劍;但教勁力勝過對方,便能達到壹力破十會的效果。
正如《射雕英雄傳》中洪七公教郭靖以降龍十八掌對付桃花落英掌(三聯版為落英神劍掌)的方法時所言:“因此妳要破她這路掌法,唯壹的法門就是壓根兒不理會她真假虛實,待她掌來,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妳只給她來壹招‘亢龍有悔’。她見妳這壹招厲害,非回掌招架不可,那就破了。”洪七公所言之事恰好可以印證威猛重劍勝過百變軟劍之說。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就是說不需要過多繁復的技巧,只要力量夠強,威力夠猛,在相對實力占優的情況下,就足以能克敵制勝,戰勝對手。 在持重劍橫行於天下之後,獨孤求敗之後所能做的就只有去超越他自己的巔峰和極限。而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將武功高手「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的極高境界衍生到極致,是以有了在劍術威力上不遜於使動玄鐵重劍之時的“木劍無滯”。
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壹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壹是內功充沛,恃強克弱。而從楊過在劍冢荒谷擊刺雪花和後來在東海之濱修習木劍的過程與結果來看,他也的確做到了將二者融而為壹的程度。
有人說楊過的木劍是練錯的。認為木劍應當像張三豐的太極劍壹樣無滯於行跡、從心而所欲,用以柔克剛之法來對敵制勝。但正如周伯通在《射雕英雄傳》中第十七回所言:“雖說柔能克剛,但如妳的降龍十八掌練到了洪七公那樣,我又克不了妳啦。”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是天下至剛,周伯通的空明拳是天下之至柔。只因其時周伯通功力略遜洪七公壹籌,才會造成柔不能克剛的情況。
不過若是功力上周勝於洪,那結果便會反將過來。由此可見剛柔之強弱全在於二者勢道之多寡,優者勝而劣者敗。本身卻並無強弱之分,恰如陰陽分兩極萬事皆有正反兩面壹般。張三豐的木劍誠然是壹種至柔的練法,但獨孤求敗的木劍卻又是另壹種至剛的劍法。二者都沒有錯,只不過前者內勁成圈、招無所滯;後者勁力雄渾、威力無儔,各為武學中的剛柔兩級而已。
正如楊過在重劍初成之時所悟:“將來內力日長之後,所用之劍便可日輕,終於使木劍如使重劍,那只是功力自淺而深,全仗自己修為,至於劍術,卻至此而達止境。”他所練的正是至剛至強的那壹路劍法。如何證明他所練未錯?大家可以試想壹下:若是練張三豐壹路的至柔劍術在僻靜無人的練功房或荒谷練豈不比不時有行人來往,又相距二月腳程的東海之濱要好得多?而在大自然洶湧海潮的沖擊下,除了使出比之更強的剛猛勁力與之相抗之外還能有其它方法可以取巧嗎?作為親眼見證獨孤求敗修煉木劍全過程的神雕,它絕對是從頭到尾完全清楚這門劍法的習練狀況的。
所以他不顧楊過北上之意強拉硬逼,將他帶到東海之濱;又趕其下海,令其習劍。督工嚴厲之極,直到楊過在六年後大致達到當年獨孤求敗練成木劍的水平後才隨他離開海濱並行走於江湖之間。有人可能又要說神雕後來打不過功力大進的楊過,是以只能任其胡為。但神雕又何必壹定要動武才能勸服楊過?它雖然不能說話,但還是有壹張嘴可以大聲長鳴;只要它覺得楊過所練於自己記憶中劍魔劍術有所出入,盡可以在其練劍時搗亂瞎鬧;或縱聲長鳴不止或搖頭拍翅不停,多的是幹擾之法啊。 另外拋開故事本身就從金庸大師的原意而言,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小說主角寫出練劍誤入歧途的可笑之事。因此楊過在神雕依法指導,嚴厲督工情況下修習而得的木劍確確實實便是獨孤求敗當年修習的劍法無疑!
還有人說楊過在襄陽大戰金輪時後悔自己沒帶玄鐵劍對敵是以斷定他還在重劍之期,如此判斷可謂過於片面。木劍勝重劍的根由乃在於力量上更勝壹籌的同時還可以憑借著兵器上的輕捷,在速度上亦淩駕於使重劍之時。而比較的對象也是指兩個境界初成時的自己,而非同壹個時期。不然以對擊刺之威的加成而論,堪稱是金庸小說的第壹神兵的玄鐵重劍怎會比不上區區壹把隨手可以削制而成的木劍?而證明木劍擊刺之威可以足以勝過重劍時期的表現可以從楊過在不同時期對神雕的三次對決中找到:
重劍即將練成的楊過對戰神雕的表現(離練成還差壹次下山洪)“過得月余,竟勉強已可與神雕驚人的巨力相抗,發劍擊刺,呼呼風響,不禁大感欣慰。”——《神雕俠侶》第二十六回
海邊修煉木劍不到壹月:“似此每日習練兩次,未及壹月,自覺功力大進,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劍擊刺,隱隱似有潮湧之聲。此後神雕與他撲擊為戲,便避開木劍正面,不敢以翅相接。”——《神雕俠侶》第三十二回
海邊修煉木劍六年,神功練成:“這時候楊過手仗木劍,在海潮中迎波擊刺,劍上所發勁風已可與撲面巨浪相拒,神雕縱然力道驚人,也已擋不住他木劍的三招兩式。”——《神雕俠侶》第三十二回
從勉強戰平神雕到三招兩式令對方抵擋不住,楊過在這兩個時期功力進步非常之大;而這正是不斷持木劍抗擊海潮巨浪的修煉之法給他的功力帶來的巨大增益,終於使用木劍時生出的威力勝過了用神兵之時。由此可見,獨孤求敗的木劍之術的功力境界相比於重劍時期是壹個質的提升。海潮的險惡相比於荒谷的山洪還要更勝壹籌:“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齊至,渾不如山洪般只自上沖下...”《神雕俠侶》中重劍大成的楊過初入海潮時便“累得臉色蒼白”,於此可知兩個境界功力差距之大。也難怪獨孤求敗不遠千裏也要到此處修煉劍術,練成後的木劍能做到“樹斷而劍不斷”、“在海潮中迎波擊刺,劍上所發勁風已可與撲面巨浪相拒。”是謂“木劍無儔”! 此時的獨孤求敗已經達到了武學的最高境界。參照楊過木劍之功後掌力可與怒濤海潮的大自然之力相抗衡的例子,這時獨孤求敗的修為境界只有更加高深精湛。劍指的是武學的壹種對敵形式,木劍級已經達到了世間萬物皆可為劍;就算是空手,仍然是有劍。既然棄下了手中之劍,此刻他若再要出手攻敵便只有化氣為劍壹途了。不局限於人體的特定穴道脈絡而能夠將氣(內力)任意具體化的境界就是以無劍勝有劍,再加上他早年便已悟得並融會貫通的無招勝有招之法。就是所謂的“無劍無招”。因為用氣劍的方式出招,所以出招迅速,隨意揮灑,不受約束;因為用“氣”攻擊別人,所以殺傷力度可強可弱,強時攻堅破石,弱時點穴打脈,殺傷距離可長可短,長時可達丈外,短時凝聚於身邊,可作近身纏鬥。相比於以往,無劍時期的進攻手段是以氣禦劍來攻敵制勝。以氣劍攻敵相比於以實劍攻敵,最大的優勢便是出手時的速度。這壹點在《天龍八部》中描述段譽無形有質的六脈神劍時便曾寫到。但二人出招的方法卻應當都是這般戳點之間的靈活運用。只是段譽的六脈神劍尚自依靠招數的威力,卻不及早已無招的獨孤求敗這般使劍的隨心所欲,不著痕跡了。
“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有人或許會以“漸進於”三字為據,認為獨孤求敗壹生都未能達“無劍”之境;然而不要忘記這裏是“劍冢”,已經無劍了就犯不著在木劍旁加上“五十歲後無劍”,若真如此,反是“做秀”了。以求敗之姿,若不能到此境,問古往今來還有誰能?獨孤求敗武學的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無劍。無劍就是心中不存殺念,仁慈地對待敵人。但無劍的具體方式是什麽?就是——無形氣劍!而無形氣劍卻是所有武功裏殺傷力最強的!為什麽天下“最不殺”的劍道,卻擁有著天下“最殺生”的力量?!“不殺”是壹極,“殺”是另壹極,兩極對立統壹,循環往復,互為條件,互為轉化,殺就是不殺,不殺就是殺,殺與不殺,壹念之間,可殺可不殺,不必執著…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獨孤求敗煉的不僅是劍術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不依靠外物而逍遙遊於天地,這就是人生的壹種理想境界。劍無論削鐵如泥還是不堪壹折,都不過外物,劍術最高的境界便是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因為無招可破,無劍可擊,而且他本身已經化為無形氣劍所化的劍,所謂仁者無敵… …。能將萬物或者不用任何物而將自己的身體乃至心靈變成最厲害的武器。蒼天以萬物為芻狗,無情是大情,無意是真意,壹切自有其規律,自然將萬物壹視同仁,按照其固有的規律演變,生命與非生命都不能置身於外。實現理學與人學的互溶,科學與人文藝術的水乳交融。實現道家文化的身、心、靈 與 現代科學的物質、能量、信息的高度統壹。比喻能將生命(包括人的意識選擇,價值取向,壹切感覺)與無生命的自然(萬物演化的規律)透徹窮盡。無劍有著極其廣泛的含義,武道的王者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妨分析:武功可以強身健體,疏通經絡使身體處於圓融互通的最佳周流狀態而身心舒泰。所謂醫武同源,了解武功就是了解人類自身,就是了解生理醫學也達到探究自然規律的終極目的。而實戰於武功之中,無劍的意義可包括:道德的感化、權謀的統治、詭計的施展、毒藥的使用、暗器的偷襲、科技的力量(這個在現代社會中的實戰占主導力量)等。這些都屬於無劍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