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在中國神話故事中是最美的仙女。
嫦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又名恒我、恒娥、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藥而飛升至月宮。漢畫像中,嫦娥人頭蛇身,頭梳高髻,身著寬袖長襦,身後長尾上飾有倒鉤狀細短羽毛。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被描繪成絕世美女。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曾把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用嫦娥誇贊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嫦娥吞下仙藥,隨性自由,飛向月宮,永住廣寒,雖然訣別人間,但是人人都舉頭望月,與嫦娥竊竊私語,這樣,就把藍天之美、月亮之美、女性之美、柔情之美、訣別之美、飛升之美、想象之美、思念之美、意境之美全部都加在了壹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最初審美範式。
“嫦娥”文化特色
中秋節:傳說,嫦娥因偷吃了羿的不死藥而飛升至月宮,從此無法與家人相見。後來人們便在八月十五將圓月般的點心置於庭院,以寄托嫦娥對家人的思念,年年如是,遂成中秋節。?
中國探月工程:中國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以“嫦娥”命名。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壹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等六次任務。
畫像石:1964年,河南省南陽市小西關漢墓出土了漢代畫像石《嫦娥奔月》,現存於南陽漢畫館。圖中壹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興奮歡快,面向月亮作飛升狀。周圍有眾星雲氣裝點繚繞。畫的左邊有壹圓月,月內有蟾蜍。而也有學者認為該畫像描繪的是“女媧捧月”。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