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理發的由來

理發的由來

我國很久以前是沒有“理發”壹詞的,認為“頭發”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剃除。故當時男女都留長發,只是盤發的方式不同。到了漢代,就有以理發為職業的工匠。

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貴族子弟都削發剃面,那時的理發業已經很發達,出現了專職的理發師。“理發”壹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文獻中,朱熹在註疏《詩·周頌·良耜》中“其比為櫛”壹句裏說明:“櫛,理發器也。”

宋朝理發業已比較發達,有了專門制造理發工具的作坊。那時,對剃發有個特殊的稱呼叫“待詔”。後來,逐漸發展成壹種技藝,壹個行業。

在元明兩朝,人們理發更為普遍。到了清朝,滿族貴族為了達到長久統治的需要,強制下令男子壹律剃頭梳辮,“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人們無奈去剃掉前額頂上的頭發,理發業空前發展起來。當時,到處都有理發挑子,理發工手執鐵夾(音叉)沿街叫賣,給人理發。

由於各朝代對頭發的清潔衛生處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稱呼,明代叫“篦頭”,清代叫“剃頭”,還有叫“剪頭”、“推頭”等。我國創建的第壹個理發店,是清順治年間在奉天府建的。

“理發”成為統治工具

明末,努爾哈赤強勢逆襲,銳不可擋。明崇禎十七年(公年1644年),女真八旗進關,明朝大勢已去。與漢人綰發盤髻不壹樣,女真人只留頭上銅幣那麽大壹塊頭發,梳成的辮子要通過銅幣方空才算達標,官方稱“金錢鼠尾”。

為了鞏固統治,摧毀漢族人的反叛心理,清順治二年(公年1645年)6月15日,攝政王多爾袞施行“剃發令”,要求大清群眾在十日內削發垂辮,不從者斬。清代強推剃發制度變成國家意誌的壹部分。

順治四年,清代在廣州施行剃發令:“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滅亡之陋規。”明末顧炎武《斷發》詩雲:“華人髡為夷,茍活不如死”。

漢族老百姓對剃發令表達強烈不滿,全國各地競相揭竿而起。清軍對此開展絕情屠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大連八十壹日”惡性事件。

  • 上一篇:嬰幼兒鬥篷的編織方法
  • 下一篇:用鹽做臘肉的做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