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甘肅省西和縣乞巧節有幾個環節

甘肅省西和縣乞巧節有幾個環節

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蔔巧、送巧七個環節。

西和地區的乞巧風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地域特點。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壹段時期內,這壹風俗曾壹度中斷,20世紀80年代得以恢復。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傳統意識的影響,當地壹些富裕人家,對自家的姑娘管束較嚴,壹般到十二三歲後,不再允許隨便出門在人前走動。

但到乞巧節前後的壹二十天中,不管白天黑夜,出門進門,家人壹般不多過問。貧窮人家的姑娘,在這壹二十天中,不管家裏人手多少,農活再忙,壹般也不再安排活。姑娘們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環境中,不分晝夜地載歌載舞、祭祀乞巧。

七夕之夜,姑娘們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壹年壹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可以說乞巧節是她們壹年壹度中難得的歡樂時光。

隆重的乞巧儀式

從六月三十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晚結束,乞巧的全過程歷時7天8夜。內容豐富、儀式隆重。當巧娘娘像安放在神桌上以後,乞巧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全部結束。壹年壹度的乞巧活動,就熱烈、虔誠、按部就班地開始了。

每年端午節,西和地區的少男、少女和兒童都有綁手革半的風俗。即把紅頭繩編成各種花樣系在腕上,謂之手革半,以此求得吉祥、平安。待到七月初七時再解去。而姑娘們的手革半還另有壹種作用,那就是系到乞巧時,專為巧娘娘下凡過天河時搭橋用。

據傳說,王母娘娘壹說為玉皇用金釵在天上劃了壹下,即刻出現了壹條波濤洶湧的天河,將牛郎織女阻隔在兩岸。從此,巧娘娘下凡上天,必須先要搭壹座天橋。搭橋需要好多繩子,與牛郎壹起勞動的老黃牛,便跑到各村鎮告訴乞巧的姑娘:手革半是最好的搭橋繩子。

  • 上一篇:現役五大控衛在巔峰時期都有什麽樣的表現?
  • 下一篇:用英語介紹春節,5句就夠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