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的文化巨人,孔子最偉大的貢獻是什麽呢?
第壹、文化藝術裏的奉獻
在我國公元841年以前並沒有文本歷史資料,是孔子編撰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把上古典文化和文明傳承出來的。在孔子時期迄今的中國文化傳統“儒、釋、道”中,儒家學說壹直是中華文化的主線任務。孔子是我國遠古文化的傳承人及其5000年中華文化的奠基者。
第二、意識裏的奉獻
古代歷史夏朝尊“命”,商朝信“神鬼”,到西漢周公旦逐漸“制禮作樂”,“明德慎罰”,轉為重視“宗廟文明行為”。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壹大飛速。孔子不語所說有信念有很靈的“命”和“神鬼”,而對西漢的宗廟文明行為產生了深厚的興致。孔子是正確引導中國從“有神論”向“無神論者”觀念轉變的第壹人。
第三、文學類裏的奉獻
《詩經》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收益了從西漢前期至秋春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文305篇。據《史記》記述:“古者,詩三千余篇”,通過孔子梳理刪定形成了流傳至今的《詩經》版本號,又叫《詩三百》,開創了中國古代文學裏的新的篇章,對後人文藝創作產生了極為普遍而又長遠的危害。孔子是古代文學史上開辟新的篇章的第壹人。
第四、哲學思想裏的奉獻
《易》本來是壹部筮(shì)占之書。孔子使《易》這壹部筮占之書變成大道之源,變成中國思想史之源。孔子作的《易傳》由《易》的“筮占”作用變化到《易》的“德義”方面上去,在其中的“窮則變,窮則變,細則久”、“系統,君子以自立自強;融通四海,君子以天道酬勤”等理念已成為人類“求進往上”的思想基礎和中國思想史的精神財富。孔子是更新改造《易》使《易》轉為哲學思想,引起易懂改革的第壹人。
第五、社會史裏的奉獻
孔子編寫的《春秋》是記述處起魯隱公年間(前722年)下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魯國歷史的第壹部史籍。這壹部《春秋》只是壹萬余字卻記錄了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時間,可以說言簡意豐。《春秋》為在我國兩千多年社會史的發展趨勢開創和奠定了基礎,應當說我國社會史鼻祖並不是司馬遷反而是孔子。孔子開修史之先例,是為在我國社會史奠基石的第壹人。
第六、文化教育裏的奉獻
古代歷史,孔子創立了我國第壹所私人學校,在設壇辦校、立德樹人層面遐邇聞名。孔子辦校是思想家辦校。他所匯編設定的六種教材內容——《詩》、《書》、《禮》、《樂》、《易》、《春秋》是為塑造各個方面人力資源服務的。孔子重視“文、行、忠、信”的文化教育,把徒弟分成“品行”、“語言”、“政務”、“文學類”四科開展課堂教學,取得了壹個新的造就。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孔子辦校認為“教學相長”,推行全民教育。經由很多年的教學實踐,孔子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經驗,匯總出壹套詳細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教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