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恭鯉魚屬於民間紙紮藝術。
生恭鯉魚屬於民間紙紮藝術,淵源於古代民間宗教祭祀活動,是把紮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壹體的民間藝術,後來作為慶祝節日的壹種裝飾藝術在農村地區普遍流行。外海生恭鯉魚是用竹片和紅紙按照鯉魚的形態紮制而成的壹種工藝品。
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現,形象生動而頗受歡迎。鯉魚象征豐收、吉祥;“魚”與“余”諧音,寓意年年有余。春節期間,當地人尤其是少年兒童手持生恭鯉魚走家串戶,向對方主人拜年、祝福,並得到新年紅包,是為廣東本土的特色民間風俗之壹。
生恭鯉魚的影響:
作為民間傳統的手藝,2021年,“生恭鯉魚”成功入選廣東省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隨後,江海區將外海“生恭鯉魚”非遺項目引進校園,開展“生恭鯉魚”融創課程。美術老師拜師學藝、向傳承人學習“生恭鯉魚”制作技藝。
之後又將手藝向學生講授,並運用文字、影像等數據向學生講述“生恭鯉魚”的故事。學生們學做“生恭鯉魚”,感受外海人“過大年,舞鯉魚”的傳統習俗及喜悅,由此播下熱愛“生恭鯉魚”、傳承“生恭鯉魚”制作工藝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