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體現友愛孝悌,謙讓待人的美德。
該故事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壹起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為什麽這麽做,孔融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凡事都應該懂得謙讓。
李賢註解的《後漢書·孔融傳》中的《融家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壹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麽這麽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麽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擴展資料:
曾經有壹位老師將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交流這個故事的感受,學生們大多都說孔融具有謙讓的美德、要如何學習雲雲。唯獨壹名學生,語出驚人:如果孔融不讓梨,他的哥哥們會揍他。這是他不得已的選擇。也許在他哥哥們的眼裏,他這不是謙讓,而是壹種屈服。
細細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於弟是強者,弟之於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強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來謙讓?要是強者將占據大利的機會讓給弱者,這才叫謙讓(因為強者本來就有力占據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