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孔融就懂得了謙讓的道理,把大的梨讓給自己的哥哥吃,小朋友們也要學習孔融讓梨的這種精神。大家清楚孔融讓梨的典故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典故,供大家閱讀!
孔融讓梨典故 篇1孔融讓梨典故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壹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壹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壹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壹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麽多的梨,又讓妳先拿,妳為什麽不拿大的,只拿壹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妳弟弟不是比妳還要小嗎?照妳這麽說,他應該拿最小的壹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麽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妳真是壹個好孩子,以後壹定會很有出息。”
孔融讓梨解釋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壹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孔融讓梨造句
1、《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它講的是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梨,而自己卻挑選最小的。
2、希望妳如孔融讓梨般知禮,有孫叔敖砍蛇般的勇氣,與司馬光砸缸的智慧可比,比區寄預謀殺敵還要心細。智勇無敵,必成大器!兒童節快樂!
3、周禮國學文明載,先祖懿德澤後脈;孔融讓梨仁義懷,丹心效國忠長在;為人師表臻至善,桃李芬芳處處開;正氣修身揚四海,文明短信報春來!
4、文明修身,禮儀情長。兼容並蓄,和睦安康。孔融讓梨,少小惟善。珍愛食糧,美德弘揚。誠信經商,地廣天寬;中華精神,萬古流芳;華夏百年,不朽輝煌!
5、我給寶寶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然後我問他‘寶寶妳覺得孔融這小朋友好不好?’寶寶撇撇嘴說‘壹個傻孩子有什麽好不好的。’我‘……’。
6、他們的觀點是,既然學完了《孔融讓梨》這篇課文,就應該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
7、我們從小受到“孔融讓梨”式的教育,父母老師們都告訴我們,要有謙讓的`精神,處處讓著別人。
8、我們聽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卻來反思該不該把這個故事再講下去。
9、我們只知道去宣傳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這樣的生活事跡,去展現他們的美德與聰穎。
10、源於濟寧市的傳統德育故事《孔融讓梨》將登上“國家名片”。
11、小學課本裏有壹篇《孔融讓梨》的故事,壹字壹句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是父親從小對我——他這個小兒子的特別家訓。
12、北京市發行《孔融讓梨》紀念郵票首日封。
13、但是,平陸縣的這對雙胞胎兄弟,卻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因為家境貧窮,無奈互相推讓演繹了現代版的“孔融讓梨”。
14、臺“行政院公***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中)、“立委”李鴻鈞(左)這對兄弟檔,在老媽“孔融讓梨”的指示下,質詢時“兄友弟恭”。
15、西安的常氏三兄弟都沒房住,卻要將合力新買的壹套大房子讓給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姐姐——現代版“孔融讓梨”。
16、每當勞作空隙,養母把小喜子抱在懷裏便開始講起故事,講得最多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什麽王祥臥冰啦,郭巨埋兒啦,此外,還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17、六年級學生楊秀夫,壹次他的父親從廣州帶回幾個大芒果,小楊忽然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
18、本報濟南4月12日訊記者今天從濟南市郵政部門獲悉,源於我省的傳統經典故事《孔融讓梨》將“走上”郵票,並在今年“六壹”節在濟南舉行首發式。
19、昨天,成都商報記者在壹所小學做了壹個調查,分別在壹年級和三年級隨機選取兩個班近百名學生,請他們來完成“孔融讓梨”的語文題目。
20、《中國青年報》(2015年07月18日01版)7月17日,童學館的孩子通過體驗“孔融讓梨”的故事,感知謙讓美德。
21、近日在諸多報刊上看到壹篇文章,題為“壹份失落的傳統文化名單”,其中就有“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典故 篇2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壹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原文: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月×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壹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意思是: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壹日,父親買了壹些梨子,特地揀了壹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壹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妳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壹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孔融讓梨典故 篇3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壹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壹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壹份,唯獨給自己的那壹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妳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麽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壹天,父親的朋友帶了壹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妳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簡介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禦史。後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後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195)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後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孔融讓梨典故 篇4〔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 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壹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裏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 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壹個弟弟。有壹天,家裏吃梨。壹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妳猜,孔融拿來了壹個什麽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壹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說:“這麽多的梨,又讓妳先拿,妳為什麽不拿大的,只拿壹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妳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妳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妳看,孔融講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壹個好孩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稱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