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這裏可以看到,音樂美學問題(更確切地說是音樂社會學問題),我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 這裏能找到西方音樂思想最早的答案。 五、何謂“四音音列”和“完整音列體系”,它們是由誰提出的? “四音音列”是由公元前 4 世紀希臘著名音樂理論家阿裏斯多塞諾斯(Aristoxenos,約公元前 354公元前 300)提出的。他所著的《和諧的要素》壹書是古希臘音樂理論的重要文獻之壹,其中核心的內容是 四音音列,有關旋律、音階、調式等理論都建立在這個四音音列的基礎之上。 四音音列是指由兩個音構成四度框架,另兩個音在這個框架內作不固定的靈活變動,從而形成的三種 不同形式的四音音列,它們是:自然音列、變化音列和微分音音列。 若幹個四音音列可以構成壹個完整的音列,阿裏斯多塞諾斯提出了兩套完整體系:大完整音列體系 (great perfect system)和小完整音列體系(lesser perfect system)。 六、古希臘的“四音音列”音階形式是怎樣的? 古希臘人早在公元前 5 世紀左右就總結出四音音列音階體系和它們的變體形式,以當時古希臘幾個重 要部落的名字來命名,它們分別是:多裏亞(Dorian)、弗裏幾亞(Phrygian)、利底亞(Lydian),在 變體形式中以前綴 “hypo”表示“副”或者“下”的含義,以前綴 “mixo”表示“混合”的含義。 1、古希臘四音音列調式: 多裏亞(Dorian): mi re do si 弗裏幾亞(Phrygian): re do si la 利底亞(Lydian): do si la sol 混合利底亞(Mixolydian): si la sol fa 2、結合兩個相同性質(相同音程結構)的四音音列,便組成了壹個八度音階(除混合利底亞外): 多裏亞(Dorian): mi re do si - la sol fa mi 弗裏幾亞(Phrygian): re do si la - sol fa mi re 利底亞(Lydian): do si la sol- fa mi re do 混合利底亞(Mixolydian): si la sol fa - mi re do si 3、把上述音階移位,便產生了四種變體: 下多裏亞(Hypodorian): la sol fa mi - re do si la 下弗裏幾亞(Hypophrygian): sol fa mi re - do si la sol 下利底亞(Hypolydian): fa mi re do - si la sol fa 下混合利底亞(Hypo-Mixo-Lydian): mi re do si - la sol fa mi 這裏要說明兩點:壹是古希臘的四音音列的音階形式,不同於我們現在的音階含義,它開始只是作為 壹種符號來表示樂器的弦,或是演奏者按音的音位,後來在發展中才逐漸形成音階形式和調式理論。二是 “下混合利底亞”與“多裏亞”結構完全相同。 七、古希臘時期主要樂器有哪些? 古希臘樂器主要有弦樂和管樂兩類,其中弦樂器的代表是裏拉(lyre),管樂器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1、裏拉:手指撥弦而發聲,最早由烏龜殼制成,有四根弦,後來在發展中形成很多樣式,弦也增多, 但以七弦為主,其中較重要的有基薩拉琴(kithara)。它們音色柔和,是為歌唱伴奏的樂器。裏拉的使用 常常與頌揚阿波羅有關。 2、阿夫洛斯管(aulos):也稱豎笛,音色近似於現代雙簧管,由兩根管子組成,壹長壹短,各有數 孔,可以同時發兩個音。聲音有穿透力,洪亮堅硬,具有狂放野性的力量,是狂歡和悲劇中使用的樂器。 敬奉酒神時使用的就是這件樂器。 第二節 古羅馬音樂
八、為什麽說古羅馬是古希臘音樂財富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古羅馬包括三個時期:羅馬部落時期(前 753 年-前 509 年);羅馬***和國時期(前 509-前 27)以 及羅馬帝國時期(前 27-475 年)。但是,通常所講的古羅馬時期的音樂,是指公元前 146 年羅馬征服希臘, 文化中心西移到羅馬之後的音樂時期。 1、 說古羅馬是古希臘音樂財富的繼承者, 是因為古羅馬人崇尚武力, 貪圖物質享受, 在政治上有建樹, 他們征服了古希臘,同時也繼承了古希臘遺留下來的音樂傳統。 2、說古羅馬是古希臘音樂財富的發展者,是因為他們在繼承古希臘遺留下來的音樂傳統的同時,又發 展了壹些音樂形式,主要表現在實用性與享樂性兩方面:
2
(1)實用性:由於征戰的需要,軍樂得到了發展。在軍樂中,大音量的銅管樂器使用得很普遍,如大 號(tuba)等。在壹些大排場的表演中,樂隊甚至會達到百余件管樂器編制。 (2)享樂性:古羅馬人在觀看角鬥時,常常用壹種水壓風琴(hydraulis)作伴奏,它是最早的管風 琴,音量大,可增加角鬥氣氛。 九、古羅馬時期基督教音樂的簡況? 基督教產生於中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內。在古羅馬最初以秘密的方式進行傳教,公元 313 年羅馬皇 帝頒布了《米蘭赦令》,從此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在羅馬和米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堂中的精髓——贊美詩和聖歌,對人們的觀念產生了影響,基督教要求人們以 壹種虔誠、肅穆的方式敬仰他們的主——耶穌,因而世俗的娛樂性音樂遭到排斥,古時隆重的節日、慶典、 婚慶中的音樂也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凝重、莊嚴、肅穆的宗教音樂形式成為了主體。當時的音樂在許 多方面繼承了猶太教以及敘利亞等東方宗教音樂的特征。 476 年古羅馬滅亡後,基督教文化被繼承下來,我們可以從中世紀文明中看到,人們對彼岸幸福的憧憬 在聖詠中得以繼續,始於古羅馬時期的基督教音樂在這個時期得到了蓬勃發展,它為後世西方音樂文化的 繁榮奠定了基礎。 十、古希臘、古羅馬音樂對西方音樂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 1、古希臘音樂是孕育西方音樂的源頭。 2、古希臘藝術中所提倡的“三位壹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如“悲劇”),為後世歌劇、舞劇等綜合藝 術品的產生發展提供了藍本。 3、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等人的音樂思想奠定了音樂美學發展的基礎。 4、古希臘時期創立的音樂理論成為後世音樂發展的基礎,西方音樂的主體正是在“和諧論”的影響下 發展的。這壹時期創立的各種調式成為中世紀教會音樂調式的前身。 5、公元 313 年羅馬皇帝頒布 “米蘭赦令”,使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從此西方基督教音樂文化拉開 了歷史的帷幕,西方音樂也開始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第二章 中世紀音樂復習題
主要內容:教會音樂的發展、復調音樂的興起、世俗音樂的產生、中世紀的樂器、器樂和“新藝術”時期。 復習提示:由於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教會音樂在中世紀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 是格裏高利聖詠,可以說中世紀音樂是圍繞著格裏高利聖詠的產生、裝飾、擴展而發展的。因此,在這壹 章節的復習過程中,讀者應理清思路,抓住線索,同時要註意前後兼顧,融會貫通。如能整理出符合自己思 維習慣的線索,復習效果更佳。 第壹節 教會音樂的發展
壹、發展初期的天主教音樂有哪些? 發展初期的教會音樂在各地都有相當的獨立性,所使用的語言、禮儀也不盡相同。聖歌部分主要有以 下五種: 1、拜占庭聖詠(Byzantine chant):約公元 390 年後成為壹個重要的音樂派別,全盛期大約是六世紀 至九世紀,音樂上常用聖詠形式。它對各種平歌都有影響,後來成為希臘正教的音樂。 2、安布羅斯聖詠(Ambrosian chant):因米蘭主教安布羅斯而得名,其旋律和歌詞與格裏高利聖歌相 似,在風格上可分為音節式、紐姆式和花唱式。 3、法國聖詠(Gullican chant):它產生於 5 世紀的法國,至 7 世紀達到盛期,8 世紀時查理曼大帝引 進格裏高利聖詠後開始衰落,沒有繼續發展。 4、摩差拉比聖詠(Mozarabic chant):約於 6 世紀開始,是西班牙本土的聖歌。8 世紀時,西班牙禮儀 開始傾向羅馬禮儀。1805 年西班牙正式決定以羅馬禮儀取代傳統性禮儀,這種聖歌便消失了。 5、塞爾特聖詠(Celtic chant):曾在愛爾蘭、不列顛等地盛行,由於愛爾蘭修道院的修士們愛好旅 行,使歌曲不易保存,它於 7 世紀左右消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