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1]
1924年
3月31日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所市鄉[2]。
1932年
入石門縣所市鄉小學讀書。
1937年
入湖南省石門縣中學讀書。
1943年
中學畢業。步行7天,赴重慶考大學。
1944年
於重慶考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原校址在杭州)圖案系,受業於林風眠、趙無極、李可染、雷奎元、柴扉、鄧白等。
1945年
因忙於學校遷址,休學壹年。
認識同學吳淑生。
以積極分子的身份參加中國***產黨地下活動。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重新遷至杭州市,時雷圭元為實用美術系主任。
1946年
於杭州組織成立“圖案研究會”,並任首屆會長。
於西湖民眾教育館組織圖案展覽。
在浙江杭州《東南日報》發表藝術散文《窗子》。
1947年
在浙江杭州《東南日報》發表藝術散文《生命的音響》。
加入中國***產黨。
1948年
先後在浙江杭州《東南日報》發表藝術散文《燈》、《扇子的藝術》、《談男扮女裝》。
秋,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1949年
經地下黨同學張文俊介紹,赴南京開展革命工作。
3—4月,與吳淑生冒著生命危險參加宣傳,每天夜晚在南京街頭巷尾張貼革命標語,迎接南京解放。
4月23日,在炮火中迎來南京市的解放,進入南京文工團美術組,組織革命演出宣傳。
5月3日,杭州市解放。
6月,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倪貽德、劉葦、劉汝醴、魏孟克為軍代表 接管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接到倪貽德和劉葦(倪貽德的夫人)的電報,通知回學校任教。任實用美術系助教,兼系輔導員和系秘書,講授《圖案字》和《中國工藝美術史》等課程。
與吳淑生在杭州結婚。
1950年
11月,杭州國立藝專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
1951年
在《圖案字》備課筆記基礎上,整理而成《圖案字作法》,由上海萬葉書店出版。
1952年
與龐薰琹壹起赴安徽省霍邱縣開展土改工作,時龐任副大隊長,田任第四 中隊副隊長。
編著《會場布置法》由上海萬葉書店出版。
在《文藝報》第24期發表《關於工藝美術教學的壹些問題》,為我國最早的工藝美術教學論文。
參與院系調整工作,作為輔導員,帶領實用美術系建築組22名學生並入上海同濟大學,又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把22名學生帶到華東分院實用美術系。
1953年
春,響應國家院系調整政策,攜夫人及全家,隨龐薰琹、雷圭元等北上赴京,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並參與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作。在合並工作中,任南方秘書,陳若菊任北方秘書。
編著《新圖案講話》,由萬葉出版社出版。
12月7日至1954年1月6日, 參與組織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的“首屆全國民間美術展覽”,任大會組織秘書工作。
1954年
為了教學需要,開始著手系統編寫中國工藝美術史。
在《美術》第6期發表論文《對工藝美術遺產學習的壹些意見》。
1956年
5月21日,國務院批準文化部、高等教育部、中央手工業管理局、中華全國手工合作社籌建委員會***同呈報的報告,同意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8月9日,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籌備委員會由中央美術學院搬到阜成門外白堆子75號辦公。
8月,與王家樹、何燕明、張道壹等幾人創辦了《工藝美術通訊》內部刊物,分別輪流擔任主編,組織稿件和圖片。《工藝美術通訊》初步定為內部刊物,免費贈送給各省的文化局、高等學校等相關單位。刊物主要報道國內和國外的工藝美術最新信息,目的在於交流創作經驗、探討科研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反映基層的意見。
10月5日,在《工藝美術通訊》第1期發表《不要忽視理論工作》。
11月1日,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典禮。
在公***課教研室擔任全院各系《中國工藝美術史概論》課程的教學。
11月,負責剛成立的中央工藝美術科學研究所理論研究室,夫人吳淑生負責刺繡研究室,龐薰琹任所長。
在《工藝美術通訊》第2期發表《重視工藝美術工作者的創作條件》。
1957年
5月,組稿《關於工藝美術事業的幾點建議》壹文,在《工藝美術通訊》第7期發表,並和全院其他35名教師壹起在文章末尾簽字。
在《工藝美術通訊》第7期發表《談工藝美術的發展方向——工藝美術書簡》。
5月20日,參與簽字的《關於工藝美術事業的幾點建議》被定為“反黨言論”。
6月30日,《工藝美術通訊》因為牽涉到“反黨言論”,在刊行8期後被迫停刊。
秋季學期,被學院通知停止教學工作。
1958年
2月13日,與學院另五位教師壹起被定為“極右分子”,下放到京郊農場勞 動。
被抽調至學院圖書館,從事圖書、教學實物編目與采購工作。在這壹階段,集中精力親自收集整理了壹大批珍貴工藝美術典籍,其中有:《纂組英華》[3]、《東瀛珠光》[4]、《古銅精華》等工藝美術珍貴畫冊。參與收購《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古今圖書集成》等珍貴叢書、類書。同時,還重點註意收集等實物資料,這些涵蓋了從原始社會到近現代各個時期的陶瓷、染織、織錦、刺繡、地毯、壁掛、金石拓片、民間剪紙、木版年畫、郵票等,並有相當數量的明式家具和書畫真跡及國內外民間工藝品。
1959年
參加圖書館開展的多種服務:24小時日夜值班開館服務;將所需要的參考書送到“工地”,支持當時學院參加的全國十大建築設計工作;設立“開架圖書室”供讀者借閱;
1960年
完善學院圖書館圖書編目、館藏圖書的分類目錄、書名目錄。
1961年
3月,被允許從事部分公***課《中國工藝美術史》教學工作,貫徹黨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學院開始恢復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
4月,全國文科教學會議與藝術院校教材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文化部的領導下,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主,壹批有經驗的專業教師組成了工藝美術教材編選組。除了其他多種教材外,工藝美術教材編選三種中國工藝美術史。
參與《中國工藝美術史》編寫,這對當時全國工藝術理論教學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63至1965年
參加學院組織的赴北京昌平、河北邢臺、江蘇昆山等地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四清”運動,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1966年
6月,“文化大革命”正式在全國展開。
被迫停止壹切教學工作。
1970年
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職工下放到河北獲鹿縣農村勞動。
被暫時借調至中國美術館,負者編寫《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的文物》文字部分。
1973年
隨學院師生返京回校。
1976年
學院復課,隨學院組織的公***課教研室部分教師外出,做工藝美術調查研究。被允許參與編寫中國第壹本工藝美術史內部教材《中國工藝美術簡史》。
參加學院圖書館整頓工作,為學院建設的恢復和發展奠定基礎。
1977年
下半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與全國各高等院校同步,恢復停頓十年之久的全國統壹招生的考試制度。
1978年
年底,重新回到教學崗位。
1979年
任院學術委員會秘書,參與評定停止多年的教師職稱工作。
全國工藝美術專業展開關於“工藝美術學院專業設置究竟以什麽為主?究竟什麽是工藝美術?”等問題的大討論。
1980年
在《裝飾》第2期發表文革後的第壹篇重要文章《論工藝形象》。
1981年
11月,學院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
1982年
協助副院長龐薰琹等人,開始籌備工藝美術史論系。
4月16日至28日,在北京參加由文化部和輕工業部聯合主辦,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籌備的“全國高等院校工藝美術教學座談會”(又稱“西山會議”),任大會會務秘書組組長,並參與第五小組的專題討論。
1983年
4月1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歷史和理論系成立,任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這是全國當時唯壹的工藝美術理論專業點。
招收中國第壹位工藝美術歷史與理論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尚剛。
參加中國第壹批工藝美術史論專業本科生入學考試的出題、口試、招生工作,面向全國招收新生17名。
論文《論工藝與科學——材料和技術在工藝美術中的地位和作用》發表於《裝飾》第6輯。
論文《工藝美術的抽象和抽象主義》發表於《裝飾》。
論文《論“空間”》 發表於《裝飾》。
論文《發展工藝美術》發表於《美術》第10期。
為學院開設的紡織印染班、裝潢攝影班、上海紡織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天津建築公司訓練班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史》。
1984年
著手撰寫《工藝美術概論》,完成全書框架提綱。
1985年
著作 《中國工藝美術史》由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
1986年
與夫人吳淑生的合著《中國染織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系獲得全國首個工藝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後改為藝術設計學)博士點,田自秉與王家樹任首批(兩人)博士生導師,壹起被評為中國第壹批工藝美術理論方向的博士生導師。
作為第壹副主編身份參與完成《中國美術通史》,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7年
招收首位博士研究生祝重壽。
著作《中國工藝美術簡史》由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被作為國內藝術院校壹般美術和設計專業的工藝美術史教材。
著作《中國工藝美術史》獲國家教委“全國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獎”。
1988 年
下半年,離休;不再擔任本科生的教學與系副主任行政工作,但仍指導研究生。
《裝飾》第2期發表論文《論工藝思維》。
作為輕工部工藝美術領域唯壹候選人,被提名為中國科學院交叉學科院士。
1991年
著作《工藝美術概論》由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此書和《中國工藝美術史》構成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歷史和理論體系。
9月,招收杭間為博士研究生。
1993年
與楊伯達合著《中國工藝美術史》,由臺灣文津出版社出版。
1994 年
為紀念龐薰琹先生,於《裝飾》第3期發表《永遠的紀念》。
與夫人吳淑生合編完成《中國工藝美術史圖錄》上下冊,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8月,為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12月由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作序。
1995年
9月,為方李莉《新工藝文化論》(1996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序。
1996年
《中國工藝美術圖典》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九五”重大科研項目、國家新聞出版署“九五”重點圖書項目《中國傳統工藝全集》,任第壹副主編,並編撰分卷《歷代工藝名家》。
1997年
《中國工藝文化》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1998年
為《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印染織繡卷》撰寫序《中國現代印染織繡藝術》。
1999年
被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199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學生杭間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工美學思想史》被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首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1月20日,中央工藝美學院並入清華大學,定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進入《中國紋樣史》的正式寫作階段。
2001年,
撰寫《回憶與紀念》紀念陳叔亮先生,發表於《裝飾》第6期。
2002年
與夫人吳淑生、小女田青的合著《中國紋樣史》(66萬)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期間由於寫作過度勞累,突發心肌梗塞住院。
2003年
9月,和夫人吳淑生壹道赴上海,參加全國工藝美術研討會。會議上,他就國內許多藝術院校的設計教育現狀提出了意見。
2004年
5月23日,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號。
論文《工藝美術的技術思維》發表於《上海工藝美術》第9期。
《中國紋樣史》,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2005年
為第壹位博士生祝重壽專著《中國工藝美術史綱》作序。
2006年
《中國工藝美術史》由東方出版社第18次印刷。
2007年
為吳明娣、袁粒編著《中國藝術設計簡史》作序。
2008年
論文《論形式美》發表於《裝飾》第1期。
與夫人吳淑生、小女田青赴杭州,參加中國美術學院校慶80周年大慶,為母校捐贈自己專著8本[5]。
12月,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年會,發表講話,鼓勵青年人熱心理論研究。
2009年
1月,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10月,出席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高等院校藝術史學年會”,代表老壹輩理論家致辭。
[1]年表中部分數據資料參考:杭間主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簡史》,內部資料,部分數據資料為編者采訪田自秉、吳淑生、田青先生後采集並核實。年表統計截止2009年12月。
[2]現湖南省石門縣雁池鄉。
[3]《纂組英華》為宋代至清代刺繡和代緙絲大型圖錄,1935年由日本印刷出版。——編者註。
[4]日本正倉院的寶物圖錄,1928年日本出版。——編者註。
[5]書目:知識出版社1985年版《中國工藝美術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中國染織史》、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圖案設計基礎》、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工藝美術簡史》、知識出版社1991年版《工藝美術概論》、知識出版社1994年9月第4次印刷版《中國工藝美術史》、新華出版社1997年版《中國工藝文化》、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中國工藝美術史》等8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