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農村,尤其山區,人們大多在火桶、火箱裏度過寒冷的冬季(城裏人家因缺乏木炭,用的是費炭不多的火籃或者手爐)。沒電的年代,寒風冷氣,格外肆虐,為了不讓小孩凍著,人們請桶匠箍壹只高約壹米,上大下小(上口直徑約60公分,下口直徑約35公分)的圓型木桶,桶腰65公分處置壹橫檔,上安壹塊木柵隔板,下面放上壹只炭火微紅的火盆,壹二歲的小孩站在桶內,既安全又暖和。大人們則安坐於裝著火盆的腰子型或圓型的矮木桶(與凳子壹般高)上,膝蓋上蓋壹塊擋風布,周身上下,仿佛穿了件“保暖內衣”,十分溫暖。
山裏人家,用的是大鍋,燒的是木柴,因此木炭多多,解決了烤火用炭的大量來源。冬季來臨,許多農家,在客廳裏或房間內,安放壹只長約1.5米、寬約1米的長方型木火箱,裏面放上壹口牛頭大鐵鍋,倒入壹畚箕燃燒的木炭,上面鋪上壹層薄薄的熱灰,男女老少,三五人兒,在火箱內對面而坐。有的婦女在火箱裏織毛線、納鞋底;有的老人吸著旱煙侃起了山海經;有的年輕人在火箱上面擱上壹塊木板,當作桌子,下象棋、打撲克,玩得不亦樂乎;更有幾位酒友們,坐在火箱裏,吃著腌菜豆腐火鍋,喝著山芋幹釀造的廉價白酒,那種熱乎,那個愜意,似乎老子娘給了他壹件火龍袍,早把三九嚴寒拋之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