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是壹首由範成大所寫的《四時田園雜興》,描寫的是古代男耕女織情形的田園詩。
又有“夫妻雙雙把家歸,妳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妳澆園。”詩中描寫男耕女織的場景十分和諧,這樣的情形會出現,是因為大家都為了家庭,晨出夕歸,男女兩人相互愛戴,相互照應,家庭圓滿。
但是中國古代的男耕女織模式屬於小農經濟,是屬於自然經濟的,極易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所以詩中美好的情形並沒有那麽多。
並且在古代,小農經濟很大程度上只能做到自給自足,但是當時卻還有繁重的賦役,百姓們忙出的成果要有很多交給官府。所以有詩曰:“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是古代人們向往和諧美好的男耕女織生活,由於長期的封建主義思想的束縛,百姓們思想得不到解放,僅限於想安居樂業,所以正中統治者下懷。
在古代,男耕女織這種自然經濟模式脆弱不堪,但是卻根深蒂固,並且長期發展,得到統治者的推崇。這種模式下的小農經濟,人們可以自給自足,卻也有頗多束縛。但當時的社會偏偏如此,由於社會動蕩,想要壹份平淡安穩的男耕女織的生活,也確實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