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別是其中的狀物作文,更是常見,狀物作文是壹種描寫事物的文章。寫這類作文需要註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留青竹刻六年級狀物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留青竹刻六年級狀物作文 篇1俗話說得好: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我們常州也有三寶:梳篦、留青竹刻、亂針繡。在我的書桌上,就有壹塊留青竹刻紙鎮,陪我度過了壹個又壹個學習的日子。
這塊留青竹刻紙鎮是爸爸送給我的禮物,它長20厘米,寬和厚差不多2厘米的樣子,紅木質地的底板,正面是約4毫米厚的黃色竹質面層,上面雕刻著遠山近水,山上有茂密的樹林,樹枝樹葉清晰可見,樹下有亭臺房舍,壹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然景象。爸爸告訴我這塊窄窄的紙鎮上雕刻的只是壹小部分,可以把另外的八塊同壹系列的收集起來,就能拼成壹副山水長卷!真不愧是我們常州的藝術瑰寶!
留青竹刻到底是怎麽樣的壹門藝術呢?帶著這樣的疑惑,我來到了常州留青竹刻博物館,才知道原來早在唐代就開始盛行,到宋代深入發展,最早主要出現在竹制器皿上,作為裝飾圖案,多為古文字,吉祥花紋等,層次並不明顯,真正形成氣候的還是在明代,竹刻藝人開始結合中國畫的原理,依照畫家在竹子上面的畫稿圖案,雕刻、施刀,再現中國筆墨山水畫的獨特韻味。
留青竹刻必須選用深山冬竹,用竹子表面壹層青皮雕刻圖案,鏟去圖案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這樣就通過留下的表面竹青,和露出的雲白如玉的竹筠,形成壹副美麗的畫卷。尤其神奇的是隨著時間的侵蝕,竹筠會越來越顯現出微微的黃色,直到如琥珀般的溫潤色澤,形成色彩從深到淺的自然退暈效果,與中國山水畫意境悠遠形成奇妙的***鳴。
說到留青竹刻,就不得不先說說它的出產地——雕刻之鄉常州雕莊,這裏生活著被評為“突出貢獻藝術家”的範遙青老人,他壹輩子堅守“求學是要自己去求的”藝術信念,將留青竹刻在常州發揚光大,還將他的兒媳徐敏也帶上了留青竹刻的藝術之路,成了第壹批市級非遺傳承人,讓這壹常州藝術後繼有人,更讓留青竹刻成為了龍城常州的壹張閃亮名片。
回到家,我打開臺燈,攤開書本,將留青竹刻紙鎮壓實書角,讓常州的這壹瑰寶在濃濃書香中不斷升華。
留青竹刻六年級狀物作文 篇2留青竹刻與常州梳蓖,亂針繡並稱為江蘇常州三寶。它的筆筒,臂擱,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僅精巧而且外表瑩潤,近似琥珀,因此留青竹刻被聞名於世。
留青竹刻被譽為藝苑中的蘭花,水仙,其氣質,情趣自成壹色。它是利用竹筠,竹肌的色澤差異來進行刻畫的,刻畫成的留青竹刻顏色深沈,光滑如脂,色澤極像琥珀,就如同初熟的櫻桃壹般令人愛不釋手。賞心悅目。它的價值極高,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壹。它的色澤,手感,圖案,都令人愛不釋手。
但是留青竹刻的起源,制作方法等我卻是不知道的,因此我特地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終於明白了這個問題:
留青竹刻這項藝術,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魯班把竹削成了壹只竹麻雀,那時便有了竹刻。到明朝清初的時候,常州的張西黃制作的留青竹刻造詣頗深,人稱“留青聖手”而現在,留青竹刻制作者都主要聚集在常武地區壹帶,被人們稱為“延陵派”。
留青竹刻制作方法極其考驗耐心與恒心,它需要先將竹子制成長方形,圓筒形等形狀,用紗紙打磨整齊,然後是描圖,在竹子上畫出想要的樣子並進行修改,接著是切邊,切邊極為講究刀工和刀法,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最後是鏟底,鏟底需要底面均勻,平滑如鏡,根據作品的深淡,深刻,虛實,層實來決定鏟底的多少。如此,壹件留青竹刻才制作成功。
留青竹刻的`年代越久,成色就越好,它的色澤便會變得深沈,光滑如脂,溫潤如玉,因此被稱之為“藝苑中的蘭花水仙,其氣質,情趣自成壹體……”
留青竹刻六年級狀物作文 篇3今天去了博物館,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古代珍藏品,其中最令我著迷的則是竹刻館的竹刻工藝品。
我們首先看的是壹片片薄薄的竹片,僅薄兩毫米,但上面的圖案刻的是那麽的細致,內容豐富、有趣。有笑瞇瞇的東方朔,坐在椅子上,扇子扇子;有美麗的嫦娥,舞動著纖細的身子,看了就讓人憐愛;還有用竹根做的大瀑布,旁邊的假山還被濺了好幾朵水花總之,他刻的是那麽的細致,那樣漂亮,都讓人看不出,這是用雙手制作的,更讓人不敢相信,這僅僅只是用兩把小小的鐵刀刻成的。
竹刻制作前必須得選好竹子合適的位置,那笑盈盈的東方朔是用竹竿做成的,而那大假山卻是用大大的竹根做成的。這之中刻畫的最漂亮,最細利的當然要數四大情緒彌勒頭了,它上下兩面都沒有東西,另外四面卻有喜、怒、哀、樂的表情,張大嘴巴,舌頭伸出來,好像要吃什麽東西壹樣,眼睛瞇成了壹條縫,呈向上凸出的半弧形;怒就不同了,他的眼睛皺在壹團,嘴巴抿著緊緊的;哀的表情則是壹個向裏凹的半弧形的眼睛,還流了幾滴眼淚,嘴巴微微張開,似乎在向妳傾訴什麽;但樂的話嘛,看起來有壹些傻,大嘴是壹個半圓形,就好像會不停的笑過去。
如此細膩的東西,是怎樣雕刻出來的?哦!那是靠著我國勞動人民那雙勤勞的手,那是他們用雙手創造出的智慧的結晶!
留青竹刻六年級狀物作文 篇4盤根千尺入雲中,虛懷若谷胸臆空,刀刀妙筆織錦紅,片片青竹不老松。
年初六,我跟著雛鷹假日小隊,來到了位於惠山古鎮惠山泥人廠內的“雙契軒竹刻藝術工作室”參觀。這個工作室是由竹刻大師喬錦洪、喬瑜父女所創辦的。
壹走進竹刻藝術工作室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壹塊匾,上面寫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刻.無錫留青竹刻”。工作室內壹派古色古香,工作臺上放著各式各樣的雕刻工具,玻璃櫃內陳列著壹件件雕刻精致的藝術作品,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圖、有活靈活現的動物圖、還有千姿百態的植物圖。每件都巧奪天工,讓我看了嘆為觀止。喬瑜大師還為我們講解了竹刻藝術的來歷,她說:“之所以叫留青竹刻,是因為竹子有壹個特別之處,它的表面有壹層青色的表皮,按照圖畫的形狀把需要的保留下來,經過藝術的雕刻手法,就能在竹子上創作圖畫。”
我還有幸觀看了喬錦洪大師的現場雕刻過程。只見喬爺爺把壹塊表面構畫好圖的竹片放在放大鏡下,左手按住竹片,右手握緊刻刀,雙眼緊盯放大鏡,屏住呼吸,壹刀壹刀小心翼翼、專心致誌地在進行雕刻,竹片在喬爺爺的手中像個聽話的小孩,每刻壹刀就像脫去壹件衣服,非常神奇!
2006年,竹刻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名錄。竹刻文化博大精深,勤奮苦練、甘於寂寞與藝術悟性缺壹不可。這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