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種說法是,白茶是唐朝時期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壹位老年茶商所發明的。有壹年,這位老年茶商身體不舒服,無法及時加工摘下來的茶葉,於是就將這些暴曬幾天的茶葉拿回家中放置了壹段時間。過了幾天,茶葉完全幹透還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天氣逐漸潮濕,茶葉表面開始出現了白色黴斑,老年人不舍得浪費這些茶葉,於是決定將其制作成茶餅,結果發現口感特別好,便給這種茶餅起名為“白茶”。
不論哪種說法是真實的,都能看出白茶的制作和發展是由茶葉的誤處理和自然過程慢慢演化而來的。白茶的制作比其他茶品工序更為簡潔,不經揉撚和發酵處理,而是經過采摘後曬幹定制,開工的工夫要稍微再處理壹下,故而被譽為“自然狀態下的茶”,保留了茶葉原有的特色和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