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禦用黃金傳統工藝有:
1、摟胎
摟胎,用專用的錘具,純手工敲擊、打制,使金器成型,須心、手、眼高度配合,壹絲不茍,方令形制標準,器型規整,厚薄均勻。
2、錘揲
錘揲又稱打作法、金屬敲花法,是以純手工錘揲出金屬的細節造型與圖案,令質感渾厚,肌理樸實,精美細膩。
3、鏨刻
鏨刻,又稱鏨花,是用特制鏨具,以純手工以擺、懸、撚、攤等鏨法,配合敲、點、打、斬錘技,在金器表面鏨出各式圖案,精妙絕倫。
4、花絲
花絲即選用金、銀、銅為原料,拉成細絲,用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傳統技法,做成各種造型和裝飾,華美異常,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燕京八絕之壹。
5、鑲嵌
鑲嵌源於商代,以純手工的“銼、摟胎、悶、打、崩、擠”等技法完成,為歷代皇室禦用手工絕技,為工藝品錦上添花,增色添彩。
6、修金
修金即用專用工具,純手工打磨、拋光金器表面,使金器質感光澤明亮、平整均勻。
皇家禦用傳統手工藝:
1、京繡
京繡,又稱為宮廷繡、宮繡或手繡,是燕京八絕之壹。興盛於明清時期的京繡多用於宮廷裝飾、服飾等,由於其嚴格而標準的宮廷藝術審美規範,其技術精湛、用料講究,和民間繡品有著本質的區別。
京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遼代則步入高峰。據史料記載,遼在當時的燕京專門設立了繡院,所制的“宮廷繡”主要用來供奉宮廷給帝王、侯爵服飾之用。京繡以蠶絲絨線、高級棉緞為原料,經過刺繡藝人精心繡制出各種圖案。
2、北京補花
北京補花,亦稱“貼補”,北京名產。大體繼承了傳統刺繡“堆綾”、“貼絹”等技法。遠在南北朝時期,就有絹綾貼補花卉的民間手工藝品。
補花以棉、麻、化纖、玻璃紗、生絲等為面料,用不同顏色的鳳尾紗,分別剪切成各種形狀的花瓣、花葉,經精心粘貼,然後采用不同針法進行縫綴刺繡而成。壹件補花制品通常要經過主、次30道工序才能最後完成。
北京補花顏色有深淺變化,制成的花朵色調和諧,自然層次清晰,富於立體感。把它貼在布底上,如浮雕般微微突起,給人壹種豐富的藝術感受。
3、滿族補繡
補繡是刺繡的壹個分支,也叫做釘線,但補繡並不是用色彩艷麗的絲綢,而是用色彩簡單的織布做為材料。
滿族民間補繡不僅是為了裝飾、美化生活,同時也反映了滿族人民的道德觀念、理想追求和審美習俗,因而具有裝飾性、藝術性、實用性和功利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