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指的是《詩經》。書指的是《書經》,即《尚書》。禮指的是《禮記》和《周禮》。易指的是《易經》,包含《周易》。春秋指的是《春秋》,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詩書禮易春秋出自《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該書歸屬清華大學繼續教育文庫,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名句”叢書之壹。五經這五部書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儒家對人的復雜性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探討,蘊含的文化資源,具有無限的、挖掘和探索的可能。
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名著《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遴選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題原文呈現並有白話文註釋,配以精美書法作品,附傳統經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註音,以傳統藝術形式承載民族優秀文化思想。
《春秋》對後世的影響:
無論從哪方面考量,《春秋》的開創之功都是無可爭辯的。它的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壹,“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眾,《資治通鑒》最稱出類拔萃。它的私修性質,打破了官方對史學的壟斷,成為諸子百家爭鳴的先聲。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達三分之壹,亦可說是受其引領所致。
它的春秋筆法,姑且不論有多少後人穿鑿附會之處,但其本身所彰顯的史學精神卻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無畏,剛直無私。中國史脈能綿延至今而不斷,與孔子當初所賦予的那股堅韌之氣息息相關。聖人其萎,而《春秋》不老。愛讀《春秋》者,代不乏人。
最為民間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國那位與孔聖人齊名的關聖人關羽了。君不聞壹幅對聯有雲:“孔夫子,關夫子,萬世兩夫子。修春秋,讀春秋,千古壹春秋。”何妨壹學關帝,挑燈清夜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