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的意義和價值如下:
1、中國皮影戲與傳統社會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連,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活動是皮影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皮影藝術根植於民間,生動地表現了多彩民俗生活。
2、皮影戲演出以及相關的包括祭祀、節慶、婚喪嫁娶等民俗惠東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3、皮影戲既是人們的壹種娛樂方式,也是民間宗教活動的重要儀式,承載著壹定的倫理教化與宗教傳播功能。從皮影的演出內容到形式來看都能明顯的體現出壹個地方的民俗文化,這些文化發展有的隨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衍進有的還完好無缺的得以保存。
4、皮影戲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本土文化發展的藝術結晶,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29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5、皮影人的設計和制作不僅僅為美術設計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素材,並且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使得民間藝術和專業創作之間是壹種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
孫悟空皮影制作教程孫悟空皮影制作教程如下:
1、畫稿。首先用筆畫出孫悟空造型的側面照,因為皮影是壹種平面藝術,人物造型大多為五分面或七分面,圖為五分面。
2、另外拿壹張紙印在圖稿上將人物分解並設計好刀口,壹般壹個人物可分解成:頭、身子、上節腿、下節腿、上胳膊、下胳膊、手、***12個關節。
3、透圖。選取合適的皮子放在圖稿上,用劃針劃出輪廓。
4、雕刻。把皮子和圖稿固定在蠟板上,用小刀把雙線條部位全部雕刻鏤空。註意每個關節所選取的皮子薄厚度都不壹樣,身子部位選取最薄最軟的皮子,便於做扭頭轉身動作,腿部位選取最厚的皮子,增加皮影垂感。
5、染色。個人感覺染色比雕刻還麻煩,調色上色壹定要壹氣呵成,否則會有色差,因為皮子都有毛孔,顏色上錯後無法修改,只能報廢。註意塗完顏色以後還要風幹壓平,最後再塗上壹層透明自噴漆固定顏色就可以了。
6、裝訂。組裝關節可以用多種方法,可以用針線打死結,也可以用魚線,兩頭用打火機燒個小疙瘩,為了美觀,也可以用魚線。操縱桿用家裏報廢的壹次性筷子就可以,也可以用吸管或者細壹點的竹桿。
皮影戲的制作過程圖片皮影戲的制作過程包括: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完成。
1、選皮
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制作壹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2、制皮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通常有兩種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凈皮”和“灰皮”。“凈皮”的制作工藝是先將選好的牛皮放在潔凈的涼水裏浸泡兩、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壹次用清水浸泡壹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
3、畫稿
制作皮影時有專門的畫稿,稱為“樣譜”,這些設計圖稿世代相傳。
4、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皮分解成塊,用濕布潮軟後,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壹項細致的工作。
5、鏤刻
雕刻刀具壹般都有十壹、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藝人需要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6、敷彩
皮影雕完之後是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朱、普蘭等礦植物炮制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著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7、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壹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
8、綴結完成
為了讓皮影動作靈活,壹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計十壹個部件。頭部——頭包括顏面、帽、須和頸部,下端為楔子,演出時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內,不用時則卸下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