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監測方案

監測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麽方案應該怎麽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監測方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監測方案 篇1

  壹、監測目標任務

 1、例行監測

 20xx年我市例行監測任務量為,快速檢測法監測蔬菜樣品23076個(其中市本級每月監測104個、縣區級每個監測單位每月監測107個)、色譜檢測法監測650個樣品(其中市本級檢測中心監測600個、全州縣檢測站監測50個)。

 2、鄉鎮監測

 我市每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每年監測樣品總數500個(每月監測不少於40個,月平均41.67個)。135個鄉鎮***計監測67500個,詳見附件1。

 3、農貿市場檢測

 全年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蔬菜樣品1053100個,詳見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確責任,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對檢測任務計劃要認真研究,落實專門人員和工作經費,明確責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確保我市檢測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2、制定實施方案。根據“自治區農業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全區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業辦發〔20xx〕5號)”,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縣(區)的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實施方案,於20xx年6月30日前報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電子文檔發送到。

 3、加強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資料整理。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註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影像資料,做好蔬菜質量安全檢測樣品數據的原始記錄並妥善歸檔保存。

 4、及時反饋檢測結果,嚴格報送程序。桂農業辦發〔20xx〕5號要求,承擔例行檢測任務的市、縣(區)各檢測機構要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受檢單位。發現有違規用藥問題的,應在8小時內反饋結受檢單位,並通知當地農業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查處,同時在10個工作日內將查處情況書面報告自治區農業廳(書面報告格式見桂農業辦發〔20xx〕5號附件5)。鄉鎮監管服務站要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至縣級農業部門。

 5、及時報送監測結果。各單位要按照“桂農業辦發〔20xx〕5號”文件中時間接點的要求,壹是及時將例行監測檢測數據上傳至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二是每個季度最後壹個月的18日前,將本季度例行監測報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電子文檔形式報送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以免影響全市檢測數據匯總上報工作;三是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數據,當日從網上上傳,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報上季度匯總數據(附件4)至;

 6、加強督促檢查。各縣(區)農業局領導要加強對所屬檢測單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局在20xx年將進壹步加強對各縣(區)例行監測單位和農貿市場檢測室工作情況的檢查,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監測方案 篇2

 壹、基坑安全自查的項目

 1、支護結構監測

 ①支護結構壓頂梁變形監測

 ②支護結構深層水平側向位移監測

 ③支護結構應力監測

 2、水平及豎向支撐系統監測

 ①支撐結構軸力監測

 ②支撐結構兩端點的差異沈降監測

 ③坑底結構回彈監測

 ④立柱內力監測

 ⑤立柱沈降監測

 3、水工監測

 ①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4、環境監測

 ①周邊建築物變形監測②周邊道路變形監測

 三、監測布置方案

 1、支護結構頂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監測

 在連續墻頂部的支護結構上布設A1~A120***計120個監測點,點距約為9m,保證每個支護結構與支撐節點均有壹個監測點,點位用壹金屬標誌頭埋設於支護結構頂部。

 2、支護結構側向變位監測

 在支護結構內埋設帶導槽PVC塑料管,以跟蹤支護結構位移。選擇在可能產生較大變形的部位,***布設9孔(C1~C9),深度同樁墻深。為保證成孔率,另布置3個備用孔(C10~C12),***計12孔。PVC塑料管外徑70mm,所有測斜管埋設中,測斜管的導槽必須垂直於基坑邊。先行埋設的測斜管用細鐵絲按導槽方向固定在鋼筋籠上。埋設於檢查孔的測斜管需用幹燥黃砂密實測斜管與鋼管內壁間的空隙。

 3、支護結構鋼筋應力監測

 在支護結構內布設鋼筋應力測點,***布設10個斷面,即G1~G10,每斷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設壹個鋼筋應變計;根據本工程的設計方案,自支護結構鋼筋籠頂端向下5m布設1只應力計,鋼筋籠底端向上也按5m距離布設壹只,另六只以2.5m間距均布,這樣每個應力測孔***16只應力計。這樣在支護結構內***布設160只應力計,用於監測地下支護結構應力分布。應力計直徑與鋼筋主筋相同。應力計導線在支護結構內用軟繩統壹固定在主筋上,在連續墻頂部用鋼套管保護,引出地面,接入接線盒內保護,不受施工破壞。

 4、支撐結構軸力監測

 在鋼筋混凝土支撐結構內埋設混凝土應變計和鋼筋應力計來測定支撐軸力,第壹道支撐***布設5點為Z1(1)~Z5(1);第二道支撐***布設10點為Z1(2)~Z10(2);第三道支撐***布設12點為Z1(3)~Z12(3),第四道支撐***布設8點為Z1(4)~Z8(4)。每個點設2只應力計,放置於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左右二側。***計70只應力計。

 5、腰梁內力監測

 在腰梁鋼筋上布設內力監測點,第壹道支撐不設點,第二、三、四道支撐每道設5點(YLl~YL4),每點設4只應力計,放置於腰梁斷面的上下左右兩端,***計60只應力計。

 6、基坑內立柱內力監測

 在立柱樁中選擇2根立柱布點(N1~N2),在其底部布置鋼筋應力計,以測定其受力情況。在立柱底部的鋼筋籠中的下端布置壹組(3只,以800對稱布置)的鋼筋應力計,應力計與鋼筋籠綁焊,導線通過PVC軟管引至地面。每立柱布置3只,***計6只鋼筋應力計。

 7、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坑內水位的監測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輪流觀測。坑外設9個測孔D1~D9;采用鉆機埋設53mm的PVC管。參見附圖12-1。

 8、立柱沈降監測

 布設L1~L10***計10個監測點,點位用壹金屬標誌頭埋設於立柱頂部。

 9、基坑周圍原有建築物及道路管線的沈降監測

 基坑周圍原有歷史建築物有興業銀行、交通飯店、惠中飯店、勸業場、新中國文化商廈、工商銀行、陶陶鞋業專賣店、金房賓館、郵政報刊發行局等需作沈降監測,在幾個重點歷史建築物上布設實時自動沈降監測點各壹個。

 基坑周圍有和平路步行街,濱江道步行街,哈密道,興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線分布極為復雜,需作管線沈降監測,每隔30~40m布置壹個監測點。

 10、基坑回彈監測

 基坑回彈是基坑開挖對坑底的土層的卸荷過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壹定範圍內土體的回彈變形或隆起。基坑回彈監測可采用回彈監測標和深層沈降標兩種,當分層沈降環埋設於基坑開挖面以下時所監測到的土層隆起就是土層回彈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為1a,1b,2區等幾個區域,因此***布設4個回彈監測點。觀測基準點選擇在基坑開挖深度3倍以外的穩定位置。

 二、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視

 1、地下連續墻監測

 根據設計要求,為保證基坑開挖、基坑周邊構築物、結構施工安全,基坑施工應與現場實時監測相結合,根據現場所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及時反饋並通知有關人員,以便及時調整設計、改進施工方法,達到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開挖期間土方每開挖壹步進行壹次觀測,每道支撐施工前後各進行壹次觀測,其他時段每3~5天測壹次。基坑開挖至槽底15天後,每7天觀測壹次,直到基礎施工完畢。當遇大雨以及測量位移發生突變等特殊情況時,適當加密觀測次數。

 2、地下連續墻內外側鋼筋壓力監測

 基坑開挖期間土方每開挖壹步進行壹次觀測,每道支撐施工前後各進行壹次觀測,其他時段每3~5天測壹次。基坑開挖至槽底15天後,每7天觀測壹次,直到基礎施工完畢。當遇大雨以及測量位移發生突變等特殊情況時,適當加密觀測次數。

 3、地下連續墻頂水平位移及垂直沈降監測

 水平位移監測:基坑開挖前測量三次,取其均值作為初始值,基坑每開挖壹步時每天觀測1次,全部開挖完後兩天觀測1次,雨季中到大雨後觀測壹次,墊層完成後3-4天觀測壹次,並做好記錄。變形值不大於30mm。測出觀測點坐標值,計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沈降監測:基坑開挖前測量3次取其均值作為初始值,基坑每開挖壹步時每周觀測1次,全部開挖完後每月觀測2次,並做好記錄。

 三、自查以及分析、處理的程序

 依據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針和安全生產目標,成立項目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負責,並指定安全項目經理具體負責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項目副經理、安全項目經理、專業責任工程師,各分包單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員組成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其中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第壹責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確各級安全職責,檢查督促各級、各部門切實執行安全施工責任制。組織全體職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安全施工會議,經常巡視施工現場,發現隱患,及時解決。

監測方案 篇3

  壹、指導思想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進壹步強化隊伍建設,明確職責,加強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嚴密防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學防控能力,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高發勢頭,促進林業建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覆蓋率達100﹪,監測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不超過3‰,無公害防冶率達到90﹪以上。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標。

  三、組織落實

 為確保我縣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落到實處,決定成立20xx年度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同誌任副組長,成員由同誌組成,同誌兼任技術負責人。

 根據我縣森林資源分布情況及病蟲害發生規律,全縣各場站配備壹名測報員負責本轄區的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工作(名單見《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數量及責任人匯總表》)。各單位測報責任人如有調整需在3月8日前將名單報局災害防治股。縣局災害防治股負責調查期間的技術指導與質量抽查以及全縣資料的匯總上報等工作。

  四、測報點設置及監測面積

 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測報網絡體系建設。結合我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點,全縣***設置各類測報點94個,其中:省級黃脊竹蝗專職測報點1個、市級蕭氏松莖象專職測報點1個、縣級測報點92個(具體為松材線蟲病測報點18個,松針褐斑病測報點2個,杉木炭疽病測報點1個,油茶炭疽病測報點4個,油茶軟腐病測報點4個,楊樹病害測報點5個,蕭氏松莖象測報點14個,松墨天牛測報點18個,松毛蟲測報點12個,黃脊竹蝗測報點4個,楊樹食葉害蟲測報點5個,楊樹蛀幹害蟲測報點5個)。

 全縣實際監測面積726.9256萬畝·次(其中:松材線蟲病2×79.7976萬畝,松針褐斑病2×0.9782萬畝,杉木炭疽病2×1.6881萬畝,油茶炭疽病2×3.2403萬畝,油茶軟腐病2×3.2403萬畝,楊樹病害2×0.1906萬畝、蕭氏松莖象2×69.6569萬畝,松墨天牛2×82.1923萬畝、馬尾松毛蟲監測3×78.5952萬畝、黃脊竹蝗監測2×4.20xx萬畝,楊樹蛀幹害蟲2×0.1906萬畝,楊樹食葉害蟲2×0.1906萬畝)(具體詳見附表)。

  五、工作要求

 (壹)抓好信息的采集。今年測報工作以林業工作站、林場(廠)的測報員為主,林主、護林員為輔,各自負責轄區內的林業有害生物預警工作。要堅持點面結合和專群結合,做到測報信息真、早、準。各單位要結合營林生產和森林管護,擴大森林病蟲情的監測面。要大力宣傳普及森防知識,調動林主和廣大林農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測報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抓好信息的上報。各場站測報員要根據各類森林病蟲害上報要求,按照“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資料上報時間安排表”(見附件)時間以“測報資料”形式上報縣局災害防治股,資料上報要規範、迅速準確、全面完整、實事求是。嚴禁遲報、缺報、瞞報,弄虛作假等行為的發生。對病蟲情監測工作不及時,使病蟲情蔓延成災,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扣除森防測報補助費,並將上報資料列入年度績效考核。

 重大、突發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要及時做到壹事壹報,其報告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發生面積、發生程度、擴散的區域和蔓延趨勢。

 (三)抓好測報工作的檔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蟲情信息資料建檔保存制度,縣、鄉(場)兩級對測報信息進行存檔管理,分類保存。各單位設資料櫃,保留本轄區內各年度采集的原始森防測報信息,並設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管理,保證信息檔案的完整和長期保存。

 (四)抓好測報質量檢查。按照“質量為先”的要求,強化森防測報質量檢查驗收。嚴格執行森防測報檢查驗收制度,把森防測報質量管理貫穿於整個森防測報的'全過程,縣局將按照有關測報規定加強對各單位測報員的測報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確保基層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

  六、經費保障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屬野外作業,任務重、時間緊、作業環境高度流動分散,為確保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開展,縣局將按照人社部、財政部有關林業調查規劃事業單位職工野外工作津貼標準(人社部發〔20xx〕60號)優先保障工作經費。

監測方案 篇4

 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實施條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規定(試行)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和《市XX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季行動方案》渝食安委

 按照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的XX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衛辦監督〔XX〕3號)等相關文件規定。

 結合我縣實際,發〔XX〕164號)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壹、目的

 (壹)從而了解和分析我縣食品汙染水平。獲得XX年 自治縣食品中化學汙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數據。

 (二)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確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來源。進行風險預警,降低我縣食源性疾病發病率,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三)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內容及責任單位

 (壹)其中:檢測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監測及食品監測。樣品來源采取購買的形式采集(見附表1責任單位:縣衛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單位:縣

 食藥監局、工商局、商務局、衛生監督所。

 (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可能危害身體健康的非食用物質、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濫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等風險因素進行監測(見附表2責任單位:縣質監

 局。

 (三)食品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見附表3責任單位:縣工商局。

 (四)餐飲服務食品、餐飲具、工用具等進行監測(見附表4責任單位:縣食藥監局。

 (五)生豬、肉牛、山羊飼養場等畜禽養殖和預混料進行檢測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動物疫病等進行監測。責任單位:縣畜牧獸醫局。

 (六)蔬菜、水果等農藥殘留開展監測。責任單位:縣農委。

 (七)食源性疾病監測

 1.監測單位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

 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

 對食品安全事故現場進行衛生學處理,縣疾控中心協助質監、工商、食藥監局等部門開展食品抽樣檢測。開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和報告。

 2.監測內容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的監測、報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報告。

 三、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標準進行質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時每年要安排壹定經費用於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設備投入,縣財政將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順利開展。

 五、信息通報

 及時上報縣食安辦,監測責任單位發現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或特定食物中汙染水平異常增高時。由縣食安辦立即通報各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采取措施加強監管

監測方案 篇5

 為了保證我院的門診醫療質量縮短病人就診、檢查、治療、取藥的等候時間提高病人對門診診療工作的滿意度特制定本辦法。

  壹、門診流量監測

 (壹)門診流量監測應包括以下信息 每個診室尚未接診人次,還應包括超聲科、檢驗抽血處等醫技科室的等候人數。

 (二)我院對門診流量實行實地監測由門診辦公室負責上午10:30及下午4:00各監測壹次,門診辦公室應定時巡查門診各樓層對門診流量實行實地監測。

  二、醫療資源調劑

 (壹)門診辦公室有權對全院醫療資源進行調劑以滿足門診工作的需要。

 (二)各臨床科室、各醫技科室應積極配合門診辦公室的醫療資源調劑工作15 分鐘內按要求派遣醫生或其他工作人員支援門診工作。

 (三)門診辦公室根據門診流量監測獲得的等候診療的病人數量、實際提供服務的醫生數或窗口數、每個醫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判斷為尚未診療的病人提供服務需要的時間決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員或服務窗口。

 (四)對於偶發的大量病人等候診療的事件,門診辦公室通知相關科室主任或住院部增派醫生或增加窗口支援門診工作。

 (五)如果某個科室經常出現大量病人等候診療的事件,門診辦公室應協同該科室開展質量改進項目,通過流程重建等措施解決問題。

  • 上一篇:疫情期間鎮江市第壹人民醫院門急診調整
  • 下一篇:眼鏡框都分什麽種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