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的意思:曲藝的壹種,用韻文演唱故事,夾有少量說白,用鼓、板、三弦等伴奏。
大鼓是漢、藏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流行於全國各地。古往今來,大鼓壹直成為各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樂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對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區別。多用於報時、祭祀、宮廷儀仗、軍事、宗教、器樂、舞蹈、戲曲、婚喪、節日和民間娛樂等場合中。
折疊澧州大鼓
澧州大鼓原名喪鼓、孝鼓,又名湘北大鼓,是湖南省常德地區漢族的傳統戲曲劇種之壹,起源無文字可考證,據傳源自東周某王的敲桌子或莊子的鼓盆歌,現在澧縣藝人還流傳有周公治其禮,孔子治詩書,莊子治其打喪鼓的說法,從已知的藝人傳承關系推算,起碼有400年以上的歷史。
折疊戒晨鼓
作為報時的大鼓又稱戒晨鼓,常置放於城池的鼓樓之上。北京鼓樓上的大鼓是專門作為公***報時使用的,為使北京居民都能聽到報時,鼓做得特別大,鼓面直徑150厘米,曾有鼓王之稱。每到夜間報更時分,鐘鼓樓上鐘鼓齊鳴,低沈的鼓聲傳播全城。
樂器結構
1、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組成。
2、鼓的材料,鼓身∶初期有金金屬、玉、木、石等種種制品。壹直到現代,則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馬、豬皮等制造。用金屬制造的叫鉦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獸皮制成的稱為皮鼓。鼓圈和鼓卡:多用鋁合金制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壹端包以皮條、布料或絨氈,呈球狀。
3、大鼓屬於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可控制發音的強弱變化。用鼓棰敲擊發音,隨用力的變化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其音色低沈響亮,雄壯有力,用於模仿雷聲和炮聲時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