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細思考了壹下這四個字,覺得是不是因為印度的壹些菜喜歡把所有的食材直接用水煮,壹鍋悶,所以叫它“殊途同歸"?
說真的,我沒有吃過印度 美食 ,也不知味道到底如何,但看過壹些有關的文章和視頻,就“殊途同歸”這四個字,我還是比較認同的。
試想想:
1、好多都不經過炒等直接用水煮,煮得稀巴爛,煮得魂都不在身上,還談得上出味嗎?
2、大雜燴,比如茄子和土豆,老南瓜壹鍋悶,妳還有多少食欲?
3、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濃,其中洋蔥占絕對地位。印度的咖喱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燴出的,肉類是用它浸泡的。妳們都喜歡吃洋蔥?
4、咖喱。據說咖喱是印度菜的靈魂,但吃印度 美食 可能需要壹點點心理準備,因為用印度咖喱做出來的菜,顏色是有點怪怪的。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這樣的菜品,妳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地以為是菜做壞了或者放久了。
當然,印度菜也有炒、煎、炸等烹飪方法,但又怎比得上我們幾千年積澱下來的 美食 文化?
我沒有國別歧視,也尊重各個國家民族的飲食習慣,但這不代表我就能夠接受印度的 美食 。
美食 嘛,我想還是我們大中國的 美食 最具魅力,天下無敵!
我是食貨,我愛我們中國的 美食 !
圖片:印度 美食 ,來自網絡,侵刪。
提起印度的食物,大多數國人的第壹反應就是直搖頭,除了感覺印度人用手吃飯不衛生外,印度食物讓國人不怎麽能接受,就是因為大多數印度食物,都煮得爛乎乎的。
如果妳見過印度人的烹飪就會發現,印度的食材非常豐富,可再怎麽豐富的食材,最終做出來的成品都是壹大鍋亂燉,食材被煮得爛爛的,浸泡在各種香料當中。
印度面積將近三百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十三億,也是個 歷史 非常古老悠久的國家,按理來說飲食文化也非常豐富,但現實卻有些不同。
在國際上,大多數人聽到印度料理能想到的,就是咖喱與飛餅。
印度料理不像中式料理有那麽多的烹飪技巧與花樣,也不像西餐那樣註重擺盤裝飾,印度菜的風格有點另類,就是各種食材加香料壹鍋燉。
整個印度絕大多數的地方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濕潤高溫的環境使得印度的物產非常豐饒多樣,這也讓印度飲食,擁有了大量的食材種類。
除了各種食材之外,印度的香料也多樣的驚人,這也是印度咖喱的精髓。
近代西方人抵達印度之後,就發現印度的香料比他們想象中更加豐富,而當地人也非常喜歡在烹飪食物的時候,加入大量的各種香料用於調味。
中國也是個各種食材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但因為古代中原災害眾多,而且人口稠密,人們並沒有那麽多的食物可以吃,為了生存,有很多原本並不太好吃的食物也被開發。
像是各種動物的下水、植物的邊角料等,都被中式烹飪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了美味。
或許是印度的食物資源過於豐富,當地人根本不用擔心餓肚子之類,數千年歲月裏,養成了印度人酷愛在食物裏添加各種食材香料,根本不拘泥於形勢的習慣。
印度人吃肉比較少,大多都是素食,而不管是什麽食材,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將食材切碎,然後放進鍋裏燉煮,同時加入各種的辛香料,增加其香氣。
畢竟天氣很炎熱,為了增加食欲,在食物裏放入大量香料也是很正常的。
大致上,印度的食物除了油炸之外,幾乎都是燉煮類為主,無論多麽豐富多樣的食材,最終做出來的都是爛乎乎的糊狀,或者加米飯,或者配薄餅來吃。
對於印度人的這種飲食烹飪風格,國內對其進行了總結,也就是“殊途同歸”,說白了就是說印度的各種食物,再怎麽不同,最後做出來都是壹個樣。
雖然是誇張了點,但也的確壹定程度上反應了印度料理的風格。
既不需要什麽刀工,把食材切碎就好,也不需要掌握火候,別煮糊就行,就是各種加香料燉煮然後嘗嘗鹹淡就行,印度多數的食物,除了顏色不同,基本沒什麽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