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和小林正樹,日本導演中最喜歡的兩位。兩位大師光影間的造詣伯仲之間,黑澤明將東西方文化的離合描繪得淋漓盡致,小林正樹則把日本傳統文化的守義刻畫得入木三分。
若非說是誰成就了他們,答案只有壹個——編劇橋本忍。黑澤明的《羅生門》和《生之欲》,小林的《切腹》和《奪命劍》,等等,他就是那個站在兩位大師身後的男人。
年近五旬煥發著啞光美感的三船敏郎,和三十五歲風頭正勁的“宿敵”仲代達矢***同出演該片,1967年初夏,影史上又留下壹段“士為知己死”的傳奇。
同《切腹》壹樣,《奪命劍》塑造的也是壹位面對反人性的體制和荒唐的領主,為了捍衛生而為人的尊嚴和壹生習武的意義,不惜生命奮起反擊的古典主義英雄形象。
在幕府時代甚至後來的軍國主義時代,這樣的英雄是不多見的,人們被統治階級的宣傳所異化,武士階層淪為領主和國家的戰爭機器,人命之輕,較之於王命,輕如鴻毛。而且,東方文化中的讓步和求全,壹直淩駕於人欲之上,即便有“沖冠壹怒為紅顏”,也僅算得偏門英雄。
同小林正樹的《人間的條件》壹樣,前者通過壹個逆行者的故事告訴世人什麽才是做人的條件,本片則通過主人公的舍身成仁演奏壹曲久久縈繞耳畔的武士悲歌,訴說著什麽才是真正的武士和武士道精神。
德川幕府時代,會津藩馬回隊武士笹原伊三郎(三船敏郎飾)身懷絕世劍法,為人恪守職責,在家中卻半生仰人鼻息、忍辱負重。原因有二,壹是伊三郎除了劍術無雙以外沒別的本領;二是他二十多年前入贅於笹原家,他只是笹原家的名義上的家長。
近日來,伊三郎心事重重,他對摯友淺野(仲代達矢飾)訴說自己操心於長子五郎的婚事,相較於自己那飛揚跋扈的妻子,他希望玉樹臨風的兒子能組建壹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某日,藩主松平政容將愛妾阿市以大不敬的罪名趕出藩邸,並命其下嫁伊三郎的長子五郎。伊三郎為了兒子的幸福多次乞求傳令的外記大人和家老無果,無奈下,五郎為了家族安危答應了婚事。
出人意料的是,婚後阿市顯然不像傳言中那般不知婦道和刁蠻,反而極為謙卑,恭順,是個內賢的好妻子。五郎和阿市相親相愛,生活幸福美滿。
關於阿市被趕出藩邸的緣由,也在夫妻二人間娓娓傾述中解開。當年藩主看上她的美貌而強娶,她的犯上只是積壓多年怨憤的回擊。
日影長短,當阿市誕下女嬰小富,看著兒子兒媳愈發恩愛,伊三郎覺得自己終於如願以償,人生再無遺憾。
然而,事情突然發生變化,藩主嫡子病故,阿市之子成為藩主繼承人,也即阿市將成為下任藩主的生母。為保體統,藩主決意將阿市召回。
不滿藩主的出爾反爾,伊三郎強硬拒絕了大公和家老的無理要求。雖然等待他們父子的可能是切腹的王命,甚至整個笹原壹族都將受到波及。
笹原壹家惶惶中召開會議,面對所有人的質問和反對,五郎和阿市在父親伊三郎的堅定支持下,以誓死不相離回應了瞠目結舌的眾人。
氣氛日益凝重,終於在父子外出的壹日,藩主家老串通伊三郎妻子和小兒子設計騙走阿市,而後又對笹原家許以重賞和提拔。
望著還未斷奶的小富,父子二人決心不惜以鮮血維護家庭和武士不可侵犯的榮譽。當晚,伊三郎好友淺野來訪:
“伊三郎,妳會借用妳劍法的奧義嗎?敵進,我退;敵再進,我再退;但退無可退,則如山洪奔騰;妳從不主動出擊,妳耐心地等待,直到對手筋疲力盡,也可以說,等到他主動放棄。”
翌日,伊三郎找到大公和家老等重臣,向他們宣讀了父子二人不惜壹戰的意誌。
伊三郎的戰書顯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壹時間眾臣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傳來了劍術可與伊三郎相提並論的淺野。面對高壓,淺野斷然拒絕了刺殺伊三郎的任務。
藩主怒不可遏,他讓大公率領大隊人馬包圍笹原家,此時的笹原家除了磨刀霍霍的伊三郎父子,其他人早已逃離。
雙方劍拔弩張之時,大公祭出阿市,企圖通過利害關系,讓這三人屈服。可是面對威逼利誘,阿市當場以死明誌,五郎緊抱著妻子哭泣時也被刺死。看到兒子兒媳雙雙殉情的伊三郎終於開啟無雙模式,月黑風高之夜,笹原家哀鳴不止......
隨著慌不擇路的外記大人被壹劍穿心,壹切回歸了平靜。伊三郎在院中安葬了五郎夫妻。
影片最後,也是真正的高潮,伊三郎抱著小孫女要過境去江戶時,與把守邊境的淺野持刀對峙。淺野並非愚忠,但他忠於武士的職責。
兩人決鬥前,抱著小富,如春風裏老友閑敘,含笑弄孫。淺野對伊三郎說:“敗給我,為了小富好。”
決鬥的美感和意境壹如《切腹》中津雲半四郎決戰澤瀉彥九郎壹般精彩,淺野死去。
之後等待伊三郎的,是十面埋伏下的絞殺。伊三郎孤身於高高的草叢中穿梭,隨著手中長劍畫出流光劍影,壹具具屍身應聲倒地,淹沒在隨風浮擺的深草裏。
但是,隨著第壹聲槍鳴,他只能壹次次中槍倒地。死前,他用最後的力氣爬向孫女,“小富,我們再也不能去江戶了......長大後成為壹個妳母親那樣的女人,嫁給壹個像妳父親那樣的男人......”
最後壹幕,奶媽抱起小富,走上迢迢折折的山路,她親眼見證了壹切。
很感謝小林正樹和橋本忍,即便悲情收場,那也是最好的愛情,慈父,知己,和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