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刀是太極拳運動系列的短器械,其風格特點應以太極拳身法、步法的要求和風範為準。太極刀的技法和動作應連綿不斷,刀術清楚,勁力到位,剛柔相濟,刀手動作協調配合。
太極刀最初的型制是源自西漢時期已廣泛使用之環首刀。所謂“環首刀”,其特征不僅是刀首有環,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狹長,較壹般佩刀超長逾尺,是由長鐵劍演進而來。背厚刃薄,重量稱手,刀身略俱弧彎,刀柄長三握,可雙手揮砍。若單手使用,柄長可減半而下彎,刀身前端三寸,兩側施似劍鋒。
在古戰場中,環首刀砍殺劈刺,堪稱威猛,又可裹身黏格,藏刀滾進,故初曾以單長鋒劍名之。
唐代,太極刀又被稱“單背劍”,可能變化於當時的雙手劍,在外形上沒有了大刀那樣的寬刀頭,形制和倭刀類似。壹面刃,護手處是“卍”字形,前護手可鎖敵兵器。刀身窄,不可用纏頭裹腦式。
之後,河北王介祺創太極十三刀術。王介祺是河北新城人,生於明末清初,隱居易州五公山,人稱“五公山人”,武術著作豐富,其中有《十三刀術》壹書。書中所論之刀術,順勢借力,尚意不尚力等,均是上乘刀術。
太極刀術常見的有:陳氏太極刀,楊氏太極刀,吳氏太極刀等。
陳氏太極是各派太極的祖源,陳氏太極的創始人陳王廷自幼年時就喜歡拿刀動槍。在18歲時,他將《經史子集》,弄得爛熟於胸;刀、槍、劍、棍等十八般武器,無壹不通,無壹不精,更兼弓馬嫻熟。
陳王廷長得面如重棗,長髯飄胸,身穿綠色戰袍,經常使用的是壹柄青龍偃月刀,又稱“春秋大刀”,猛壹看,真如三國時期的關雲長在世,因此人們送他個外號“二關公”,憑刀術曾在武場上打敗所有對手。
陳氏太極春秋大刀套路名稱大都以關羽來命名,如關公提刀上壩橋、白雲蓋頂稱英豪、舉刀磨旗懷抱月、上三刀嚇殺許褚、下三刀驚退曹操等。
後來,陳氏將春秋大刀演化為步下的短刀類,陳氏太極單刀包括
二十二式,名為單刀起勢、護心刀、青龍出水、黑虎搜山、蘇秦背劍、金雞獨立、懷中抱月等。
之後經過發展演化,還創立了太極雙刀,套路***有三十四式,名如全舞花朝陽、雁別金翅、霸王舉鼎、羅漢降龍、上步七星等。
楊氏太極刀術由河北省廣平府楊露禪得自陳長興所傳,楊露禪當年在薊縣德勝鏢局即攜此刀行走,護鏢於河北、山東壹帶,祖孫四代俱以此刀術傳家。當時,由於朝廷的禁例,此刀術並不廣傳,僅在入室弟子內進行傳承。限於法規,通常代用以木刀或戲臺刀具演練,所以,難得壹睹其真貌,而得其真傳者稀少。楊氏太極刀術之練習套路,有刀訣十三句:
七星跨虎交刀勢,騰挪閃展意氣揚。
左顧右盼兩分張,白鶴展翅五行掌。
風卷荷花葉內藏,玉女穿梭八方勢。
三星開合自主張,二起腳來打虎勢。
披身斜掛鴛鴦腳,順水推舟鞭作篙。
下勢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龍門跳。
卞和攜石鳳還巢。
後為便於記憶,依勢取義,譜如下:七星跨虎交刀勢:包括起勢、上步七星、退步跨虎、抱刀式、開
步交刀5個招式。閃展騰挪意氣揚:包括閃步提刀、斜插金枝、懷中抱月、青龍出
海、進步推刀、換步推刀。左顧右盼兩分張:包括回身劈和翻身撈月兩式。白鶴展翅五行掌:包括白鶴亮翅、扇通背。風卷荷花葉內藏:包括風卷荷花、回身指路、單鞭三式。玉女穿梭八方勢:包括斜插金枝、玉女梭、帶醉勒馬、三步追
風、玉女穿梭、玉女梭、帶醉勒馬、三步追風8個刀式。三星開合自主張:包括燕子投懷、三星開合、進步藏刀、玉女穿
梭、帶醉勒馬、三步追風等。二起腳來打虎勢:包括開步交刀、右分腳、左右打虎三式。披身斜掛鴛鴦腳:包括披身踢腳、交刀劈和掛腳送書。順水推舟鞭作篙:包括橫鞭作篙和旋風落雁兩式。下勢三合自由招:含有左右掃攔和順水推舟。左右分水龍門跳:***有左右分水和鯉躍龍門兩式。卞和攜石鳳還巢:包括移步伏虎、飛鳳還巢、退步七星、歸原收勢。
據說,楊家過去所用太極刀,都是環首的實用刀,特別是楊澄甫,對實用刀進行了改革實驗,將護手做成S形或如意形,下部向後彎曲,保護手指,上部向前彎曲,可用大拇指按住護手增大劈砍力度,也可擋住對方刀刃並施以彎折之力。
雖然各傳入所記之名式,數目略有差別,刀術上仍以意行氣為主,表象為勢,所以要慢練才能身知心悟,剛柔相濟。吳肇鐘《劍則》記載:“刀持若握,握以實應;劍持若執,執以轉易,故刀劍之不同,有如涇渭。”
孫氏太極雪片刀是孫氏太極創始人孫祿堂留下的器械套路之壹。這套刀術形式威猛,沈實迅捷,劈、砍、撩、刺、躥、扒、翻、身法多變,步伐輕靈,刀路變換難測。
太極刀其勢沈雄,似猛虎,以迫撲縱橫也;其輕靈徐疾,俯仰八表,輾轉蜿蜒也,不以花法眩目。刀術之緊密者,緊則不懈,密則不疏,以急奪遲也。故其不懈則奮進,不疏則嚴謹,守之自固。
太極刀之眼法不在雙目貫註,望刀看掌,或看刀望掌,均易疏漏,而以關顧為至要。太極刀之招法是勢勢相承,有纏腰轉進,而不做纏頭裹腦,有閃砍斜刺,而不做力劈華山。
太極刀的步法講究走步隨意,趨步不迫,退步不急,與身法手法,做到周身壹家,意連氣貫,則近乎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