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壹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
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有四種。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論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采用並列的結構。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系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壹文采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說“格物”“致知”就是指現代學術的基礎,即實地的探察,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實驗。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壹部分內容。例如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壹文,前壹部分反面批駁了敵論中的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即中國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駁了敵論;後壹部分從正面列舉事實,提出正確的論點,我們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間接地批駁了敵論。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例如《不求甚解》壹文,先從“不求甚解”壹詞的來歷談起,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方法,首先要“好讀書”,二是主張讀書要會意。再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讀書應當重在讀懂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是尋章摘句。最後進壹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讀書“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
擴展資料:
文章的情節是由特定的情節單元或敘事單元構成的。不同的小說篇章,其情節單元的構成方式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有不同的敘述特點和審美功能。
從對中外小說創作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小說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征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壹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壹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
這似乎同於散文了,其實不然,散文所敘之事之人多是真實的,而“散文”結構所敘之事之人之境,卻是虛構的。“散文”結構實際上就是采用了散文的情節形式而創造了壹個虛構的世界。何立偉的《小城無故事》就是很典型的“散文”結構。
“散文”結構,所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效果。如汪曾祺的許多小說,大多用倒敘回憶的方式,往事片斷汨汨而來,或長或短,或濃或淡,隨思緒而定,無刻意修飾的痕跡。
汪曾祺曾經說過,壹篇小說未產生前,即已有此小說的天生的形式在,好像宋儒所說的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的‘天理’。壹篇小說是不能隨意伸長或縮短的。汪先生所強調的正是那種行雲流水、自然天成、不事斧鑿和雕飾的情節結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結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