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武德教育的定義。武德隸屬於體育道德的範疇。武德既是參加武術活動人們所遵守的公***體育道德,又是武術工作者在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規範。因為武術有區別於其他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到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範。武德包含:口德、手德、心德和公德。口德即不以語言中傷他人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摒棄門戶之見;手德即較力時不以武力傷人;心德即習武觀念和思想境界;公德即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如“熱愛武術事業為人民為祖國爭光講文明、講禮貌互相尊重團結友愛光明正大遵守紀律、執行規則公正無私”等。
1.2武德教育與大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1)尊師重道,“尊師”即尊重師長,壹般指晚輩對長輩的,對學校和武術界來講,泛指學生對老師、徒弟對師傅的固定禮節。“重道”即尊尚武德、愛好武術與道德修養泛指人的品格與技能兼修的境界。(2)除惡揚善,要求習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壓邪,集中體現在“仁”與“勇”的結合,保衛國家抵抗侵略是武德的最高體現。(3)重義輕利,自古以來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能喚醒習武者既勇又武、剛強不屈的人格尊嚴,完善其披肝瀝膽、萬死不辭的信念,最終借武技行為去反映這種認識,追求有意義的生命。(4)勤學苦練,習武者必先學武德。這不僅是社會的要求和約束,也不僅是事關自身品德修養的問題,更是直接影響到習武能否登堂入室學得武藝的精髓真諦。縱觀武術的發展史,無論是在軍旅還是在民間都湧現出不少武林豪傑。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質,教育和激勵著後代習武者,如今雖然愛國主義的表現形式與過去不同,但武德教育寓於深刻,愛國主義精神無疑是激勵大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
2.武德教育能培養大學生的良好素質
武德是武術在幾千年的實踐和發展中習武者不斷從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逐步形成的傳統道德準則,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2.1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努力為國爭光。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努力振興中華武術,繼承和發揚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為人民爭光。
2.2使當代大學生愛國愛民見義勇為。建立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於壹切的信念,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是習武者高尚的道德情操。當人民群眾利益受到壞人侵犯時應該見義勇為,以正當防衛保護人民群眾。當祖國受到侵犯時更應該萬眾壹心,同仇敵愾,為捍衛祖國英勇奮戰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2.3使當代大學生尊師重道,團結互助。尊師重道是傳統的美德,學武者應該尊敬師長、前輩。在行為舉止上,習武者要謙和禮下,恭敬聆聽教誨,認真實踐,好學上進珍惜師長、前輩的辛勤付出。大學生應該熱愛事業,勤學苦練,學而不厭,學友之間應該團結友愛,謙虛謹慎,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同提高。
2.4使當代大學生文明禮貌,舉止端莊。言談要體現素養,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為人處世要熱情誠實,和藹可親,服飾要整潔得體。在表演競技、教學訓練、社會武術等活動中要嚴格按照武德的行為規範進行操作,表現出個的人立身風度。
2.5使當代大學生鍛煉意誌、培養品德。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恒堅持不懈的意誌品質。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遇到強手克服消極逃避關,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鬥意誌。經過長期鍛煉,大學生會具備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誌品德。
3.分析與討論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及人與人的需要關系的反映。許多研究發現,身體鍛煉和身體活動能有效改善練習者的不良情緒,並且能維持壹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受性別、年齡等制約的不同類型的健身運動對心境都有積極影響,但影響程度和強度有所差別。武術運動的練習和修行能有效降低參與者的焦慮水平。壹般談到武術,很多人聯想到的都是打鬥。事實上,武術形體動作的練習並不是武術練習的最終追求。武術的最終目標是“道”,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良好道德的完美體現。用孔子的話講就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致善”。這裏的善是人格德行魅力,知識不斷創新升華,膽與識的高度體現和不斷追求。
經過武術的身體動作練習,使大學生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消極情緒均顯著降低,而代表積極情緒的精力則顯著升高,自尊感增強。並且,隨著武術健身鍛煉的繼續開展和進行,其疲勞、憤怒、抑郁和慌亂繼續下降,且較鍛煉前差異顯著或非常顯著,而其正性情感、正性體驗均顯著升高,說明長期的武術運動能夠使參與者的心境向積極的方向轉變,有助於調節參與者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心理生活品質。武術健身鍛煉對心理自我良好感產生積極影響可能有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原因,或者是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使神經遞質類化學物質分泌量增加,這同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有關。體育鍛煉還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和日常生活的緊張,壹段時間的體育鍛煉能夠使腦左半球的電活動降低,這就是體育鍛煉能夠降低焦慮水平、緩解緊張的內在機制。在長期有規律的武術運動過程中,參與者的心血管機能、免疫機能和神經內分泌機能產生同步變化,認知功能特別是註意力的同步改善可能是武術運動產生情緒和精神健康效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在。
武術健身鍛煉能有效集中註意力,通過註意力的有效集中和轉移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同時可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這些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心境具有抵抗作用。武術作為壹種身體活動,既可以個人進行練習——通過表演鍛煉自我,穩定心境,張揚個性,享受成功的愉悅,又可以通過多人集體演練,整齊劃壹的配合,學會與人相處和合作。而武術散手練習更能培養大學生敢於面對困難、敢於正視困難、戰勝困難的信心。
武術中散手練習的主要目的不是戰勝對手,而是戰勝自我內心的恐懼,臨危不懼,臨戰不退。而武術套路的練習要求“動如波濤、靜如嶽”,動靜結合,在靜神的同時又必須動形,形與神俱,形神兼備,即人的形體與精神心理結合在壹起。太極拳更是通過內動到外動,外形合內動,由內及外,以外引內,最後達內外、表裏壹致的,並“以練內為主”,從而發揮與神的統壹。同時主張“心靜意誠”,術德並修,通過養浩然正氣,提高精神的修養,最後達“身心合壹”境界。這些均說明武術是通過對內在心、性、意的培養和鍛煉,從而達到調節和改善參與者情緒狀態和精神健康的作用。
4.結語
自古以來我們民族就不單純把武術作為壹種外部的技擊技術,而總是與人們的品格修養、處世態度緊緊聯系在壹起。因此,我們在大力提倡發展武術、提高大學生武術水平的同時更應強調術德並重,應將大學生思想品質的修養、武德的修養及武功的練習看成是同等重要相輔相成缺壹不可的。通過武術的修煉,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