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禮儀的起源、發展、形成分別是什麽?有什麽意義、影響?

禮儀的起源、發展、形成分別是什麽?有什麽意義、影響?

壹、禮儀的起源與發展\x0d\\x0d\  (壹)禮儀的起源:\x0d\\x0d\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禮儀究竟何時何故而起,自古以來,人們做過種種探討,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禮儀起源說:\x0d\  1、天神生禮儀,\x0d\  2、禮為天地人的統壹體\x0d\  3、禮產生於人的自然本性,\x0d\  4、禮為人性和環境矛盾的產物,\x0d\  5、禮生於理,起於俗。何為禮儀,禮儀即禮節與儀式。\x0d\  (二)禮儀的發展\x0d\  1、萌芽時期——原始社會時期,此亦周口店山頂洞人,用曾骨作裝飾,死人身上撒。\x0d\  2、革創時期——新石器時期,半坡遺址,仰韶文化,等卑有序,男女有別。\x0d\  3、形成時期——青銅時代,原始社會解體,向奴隸社會過渡,勞動活動升溫,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禮》產 生,將人們的行為舉止,心理情操系統地納入壹個等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們依禮而行。\x0d\  4、發展變早時期——西周末期,出現了所謂的“禮崩樂壞”的局面,春秋戰國時間,相繼湧現出孔子、孟子等思想聖人,發展和革新了禮儀理論。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系統地闡述了禮儀的本質與功能,在他的《論語》裏有74處談到禮儀要求人們用首先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他是主張以禮治國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古之禮的內涵分為兩個方面:壹是典章制度,如各朝代的典章制度,二是社會壹切人的行為和舉止規範,這是典章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形成。\x0d\  5、強化、衰落時期(公元前221的)(唐、宋、明、清)\x0d\  秦始皇吞並六國統壹中國,建立了第壹個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成為後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體制的基礎,漢代、唐代、宋代、禮儀研究碩果累累,明代時,交友之禮完善,忠、孝、節、義等禮儀日趨繁多。特別是宋代家庭禮儀的發展是壹個特點,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馬光(北京史學家),朱喜熹(南宋理學家)等代表作有《速水家儀》《朱子家禮》。\x0d\  清代後期,清王朝政權腐敗,民不聊生,古代禮儀盛極不衰,壹些西方禮儀傳入,北洋新軍的陸軍開始用西方軍隊的舉手禮等,代替不合時宣的打千禮等。\x0d\\x0d\  二、禮儀的概念\x0d\  1、 禮儀,世界各國民族歷來都十分重視,這是因為禮儀是指導和協調個人和團體、民族之間、外交事物乃至國家關系,在社會交往中處理相互關系言行舉止的準則.\x0d\\x0d\  2、禮儀是指人們在不同歷史、風俗、宗教、制度和潮流等的影響下.在社會的各種具體交往中為表示互相尊重在儀表、儀容、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同認可的規範與程序。(禮儀也是壹種風度,壹種美德,壹種教養)\x0d\  3、“禮儀”是指行禮的儀式,如“禮儀小姐”就是負責禮節和儀式的小姐.而“禮義”與“禮儀”的含義完全不同.“禮義”的“禮”,泛指我國古代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是社會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x0d\  4、禮儀就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互相尊重形成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儀禮》、《周禮》、《禮記》合稱為“三禮”.“三禮”是我國最早最重要的禮儀論著\x0d\  5、禮儀通常是指在大型或隆重的場合為表示重視、尊重、敬意所舉行的合乎禮貌、禮節的要求和儀式.壹、見面禮節1、招呼的禮節:黨政機關人員稱職務、同誌工商界人士稱職務、先生、小姐、女士 。 所謂禮儀壹般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恭敬謙讓之心.尊重愛護他人之舉.待人接物的儀式.廉潔儉仆的風範以及文明高雅不卑不亢的處世之道.簡言之禮儀既是人的外在美又是人的內在美\x0d\  6、禮儀是指處於壹定社會關系中的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禮儀修養是指對人際交往行為規範和準則的認知程度和水平\x0d\  7、 禮儀是指人們與他人及社會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實施交往行為時的外在表現方面的行為規範.而更多地表現為壹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禮儀涉及的內容十分復雜,涉及的範圍也十分廣泛\x0d\  8、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同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歷代賢哲對禮儀極其推崇.荀子在《荀子·修養》中強調“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x0d\\x0d\  三、禮儀的本質:\x0d\  1、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壹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壹種特殊體現形式。\x0d\  四、禮儀的特征:\x0d\  壹般認為,禮儀有普遍性、***同性、繼承性、差異性和時代發展性的特點,\x0d\  五、禮儀的原則:\x0d\  應遵循尊重、遵守、適度和自律等四項基本原則\x0d\  六、禮儀學的研究對象:\x0d\  禮儀主要以禮儀規律、禮儀規範、禮儀活動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x0d\  七、 禮儀學的研究內容及學習目的\x0d\  禮儀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禮儀的歷史,禮儀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和外事禮儀等。\x0d\  通過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習者的道德感、責任心和規則意識。使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和禮儀的理論水平有所提高,所掌握的知識具有實用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x0d\\x0d\  八、禮儀的功能\x0d\\x0d\  禮儀的功能概括地說,是表示人們不同地位的相互關系和調整、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手段。禮儀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x0d\  1. 尊重的功能\x0d\  尊重的作用即向對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時對方也還之以禮。禮尚往來,有禮儀的交往行為,蘊含著彼此的尊敬。\x0d\  2. 約束的功能\x0d\\x0d\  禮儀作為行為規範,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作用。禮儀壹經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為社會的習俗和社會行為規範。任何壹個生活在某種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接受禮儀約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標誌,不接受禮儀約束的人,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來強迫。\x0d\\x0d\  3. 教化的功能\x0d\  禮儀具有教化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是禮儀的尊重和約束作用。禮儀作為壹種道德習俗,它對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壹方面,禮儀的形成、禮儀的完備和凝固,會成為壹定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傳統”的力量不斷地由老壹輩傳繼給新壹代,世代相繼、世代相傳。在社會進步中,禮儀的教化作用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x0d\  4. 調節的功能\x0d\  禮儀具有調節人際關系的功能。壹方面,禮儀作為壹種規範、程序,作為壹種文化傳統,對人們之間相互關系模式起著規範、約束和及時調整的作用;另壹方面,某些禮儀形式、禮儀活動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關系模式。可見禮儀在處理人際關系中,在發展健康良好人際關系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x0d\\x0d\  九、禮儀的發展前景\x0d\\x0d\  我國歷來是“ 禮儀之邦”, 禮儀不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 禮儀不僅反映壹個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壹個單位、壹個地區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隨著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禮儀習俗不斷地融合與發展。大學應當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納入培養過程。\x0d\\x0d\  (壹)、大學生與禮儀\x0d\\x0d\  (二)、禮儀在保山\x0d\\x0d\  (三)、禮儀在中國\x0d\\x0d\  (四)、禮儀在國際\x0d\\x0d\  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導出同壹條公式: 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x0d\\x0d\  十、談禮儀之邦的現狀\x0d\\x0d\  市場本起源於西方,中國的儒家文化本來就不是最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土壤,現在要把儒家傳統的誠信體系移植到市場經濟中來,當然會面臨很多重建的問題了 中國是壹個傳統的禮儀之邦,但現在,這個具有5000年歷史的誠信大國,卻至今找不到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的支點。過去經常被我們稱為“爾虞我詐、利欲熏心”的西方世界,現在看來,卻要遠比我們這個禮儀之邦更有誠信。如:假冒產品、虛假廣告、坑蒙拐騙、騙稅逃稅、偽造假賬、惡意拖欠等現象的泛濫。\x0d\\x0d\  隨地吐談,在公***場合大聲喧嘩,在禁煙區吸煙,還有無時無刻無意識或有意識的做出侮辱別人舉動或話語等我不禁要問,難道這就是媒體大肆宣揚的禮儀之邦 真正稱的上是禮儀之邦的是幾百年前的唐朝,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好漢不提當年勇,過去的事了為何媒體還要厚顏無恥的拿出來宣揚,更何況我們國家現在的狀況哪裏能看出來壹個禮字如果我門真的是壹個禮儀之邦,為什麽還要在08年之前臨時抱佛腳,在全國展開學禮儀的活動壹個禮儀之邦需要學禮儀嗎?\x0d\\x0d\  第壹,中國人在海外旅行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口香糖任意抹,上廁所不沖水。\x0d\\x0d\  第二,損壞文物,宗教場所嬉戲,不尊重當地風俗。\x0d\\x0d\  第三,坐公***交通工具不尊老愛幼,爭搶擁擠,排隊加塞,不守規則\x0d\\x0d\  第四,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喧嘩,坐臥隨便,衣冠不整,口出臟字,舉止粗魯。\x0d\\x0d\  第五,無視禁煙標誌,吃自助餐浪費,不給服務人員小費,愛貪小便宜。\x0d\\x0d\  以上種種,表面看都是小事,但是它確實形成了壹種觀念,壹種中國人在 的不良形象的烙印。中國發展越來越快,經濟越來越發達,素質卻每況愈下,日益滑坡。這裏所說,除了壹些不可避免的文化差異外,我們確是應該三省吾身,捫心自問的。中國,那個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國度,它現在還是禮儀之邦嗎?\x0d\\x0d\  八、禮儀的常識\x0d\\x0d\  (壹)、禮儀的作用(修身作用)\x0d\\x0d\  1、人際和睦,互敬互助 2、增強自信,行動自如 3、註重儀表,受人尊重 4、問禁隨俗,獲得成功 5、註重原則,捍衛國格\x0d\\x0d\  (二)、交談的禮貌準則\x0d\\x0d\  1、貶己尊人準則 2、適切稱呼準則 3、言語文雅準則 4、委婉求同準則 5、德辭行合準則\x0d\\x0d\  (三)、交談的基本技巧\x0d\\x0d\  1、不要驚慌,認真傾聽 2、先想後說,註意反應 3、選擇話題,力求投機 4、巧說恭維,真誠得當 5、幽默風趣,機智靈活 6、眼神交匯,相互理解 7、柔言談吐,寬以待人8、多用敬語,展示風度 9、尊重習俗,註意禁忌\x0d\\x0d\  (四)、古代禮儀常識\x0d\  1、中國傳統的禮在道德規範上可以概括為“四維”、“八德”,“四維”是指:禮、儀、廉、恥,“八德”包括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對禮的了解是“守禮”的基礎。其次,便是“守禮”真正的“知禮”最終必然通過守禮表現出來。守禮是個人綜合素質的表現,是個人修養的外露。現代的“禮”要求我人和藹待人、尊老愛幼、愛護公物、遵守秩序、助人為樂、保護弱小、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維護國家利益。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準法律”的作用。\x0d\  2、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x0d\\x0d\  3、對先師先聖的祭祀: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壹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沈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x0d\  4、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x0d\  5、軍禮:包括征伐、征稅、狩獵、營建等。\x0d\  6、誕生禮: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周歲,壹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誕生禮還包括“三朝”、“滿月”、“百日”、“周歲”等。“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滿月”在嬰兒滿壹個月時剃胎發。“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周歲”時行抓周禮,以預測小兒壹生命運、事業吉兇。\x0d\  7、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 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發髻等儀式。\x0d\  8、五祀:指祭門、戶、井、竈、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竈,六月祀中_,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壹次。唐、宋、元時采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竈。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竈,與民間傳說的竈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采用了民間形式。

  • 上一篇:看得見的“熱”-說說紅外熱成像
  • 下一篇:學校慶祝端午節活動方案(7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