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的具體道路是波浪式的。社會變遷泛指任何社會現象的變更。內容包括社會的壹切宏觀和微觀的變遷,社會縱向的前進和後退,社會橫向的分化和整合,社會結構的常態和異態變遷,社會的量變和質變,社會關系、生活方式、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的變化等。
社會變遷,當“風險社會”成為壹個日益流行的概念,並通過例如“9·11”恐怖襲擊事件和SARS流行為社會大眾所切實感受到後,說當代中國社會因巨大的社會變遷已經進入壹個“風險社會”,甚至是“高風險社會”,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社會變遷所帶來的風險來自各個方面,“社會控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對於變遷中的中國社會來說更是如此。從社會學的視角看,社會控制意味著社會通過各種機制或手段對個人和集團的行為進行約束,從而達到維持社會秩序、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避免社會解體危險的目的。最初美國社會學家羅斯(EdwardA.Ross)提出社會控制的概念,就是面對美國社會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大規模工業化、城市化和移民浪潮所引發的社會解體和社會混亂的危險。
社會控制的實質是維持社會秩序。社會控制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享的價值觀、有效的制度和組織、統壹的行為規範(包括法律、規則、習慣、傳統等),通過外在的強制和內在的認同兩個主要機制,達到約束行為、維持相互依賴、保持溝通、推進不同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相互合作的目的,從而實現社會秩序的維持和有序的變遷。壹般來說,社會控制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壹個對社會各個部分和社會成員進行協調和規範的過程。
擴展資料
決定因素
中國社會變遷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壹條河流。這不僅因為河流是流動的,同樣,踏入河中的人也是流動的,而由無數獨特個體組成的人類社會更是無時不在流動中變遷。社會變遷,在外部確立了現今跨越全球的聯系方式,在內部則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具個人色彩的領域。
任何特定的社會體系壹經確立,就會形成比較穩定的結構關系。但是,社會體系是壹個開放的系統,它的存在和發展有賴於和外界不斷進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需要不斷吸收新的因素。社會體系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各個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組織和不斷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現各要素發展的不平衡。
社會體系為了適應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現,就要不斷調整原有的結構關系。這種適應和調整先是局部的、緩慢的,積累到壹定程度就有可能導致原有體系結構的整體改組,直至采取社會革命的形式。在影響社會變遷的諸原因中,社會的物質需要和經濟的發展變化是最根本的原因。社會的物質生產力是生產方式內部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
物質生產力的變化造成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隨之發生變化,從而整個社會結構體系也發生變化。社會變遷除了最終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之外,還取決於自然環境、人口、社會制度、觀念、社會心理、文化傳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它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