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的實用型著裝再加上“大頭簪”,與其常年在海邊打魚的生活無不密切聯系。其實最實用的還是“大頭簪”上那頂橙黃色的鬥笠,裏面可是大有文章,可裝鏡子、梳子、相片、錢物等物品,卻不易被發現。據惠女黃香檸說,惠安女頭飾的重點是頭巾,鬥笠下色彩鮮艷的頭巾不僅可以保護頭發、擋風遮陽,還可以調節臉型。年輕的惠安女壹般有200多條頭巾,隨著年齡的增長,頭巾的數量不斷增加,年老的至少有四五百條頭巾。頭巾裏邊也是大有文章。少女紮小辮,中年婦女會在頭發上續假發,展示對年輕的向往,而越老越花哨的老年人也會梳起發髻,紮上小花,顯得特別有精神。
剛走近泉州?埔女,隱隱約約就能聞到壹股清香,這醉人的清香來自?埔女的“簪花圍”——?埔女的頭上戴的那壹圈圈顏色鮮艷的小花圈,“我們所選擇的花朵根據季節變化而變化,有個村莊專門為我們種植簪花圍的花類,所以壹年四季都不用擔心花的來源。”壹位?埔女林阿姨說,她最多的時候頭發帶了七種花。
相比之下,湄洲女的裝扮就顯得樸素端莊多了。據說,她們的藍色上衣,黑色褲子以及獨特的“帆髻”都是媽祖的首創。整個發飾代表著壹艘帆船,後腦上高高聳起的發束像是升起的船帆,而兩旁的波浪形銀簪則代表著搖櫓、船槳,頭頂上的銀叉和銀勺象征著桅桿和船舵,看起來像最沒有含義的紅繩是船的纜繩。正在梳頭的湄洲女說:“已婚的婦女的帆髻要梳得特別正,這樣出海的丈夫才能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