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壹個民族的未來。看壹個民族的興衰,就看這個民族的小孩的素質怎麽樣,所以兒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治國安定之根本,所以不得不加以考究。兒童的教育更多的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整體素質教育,心生敬畏感的教育以及在行為層面的壹種規範。小孩子在懂事的時候,妳教他什麽呢?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的教育如果成功,他壹生受用無窮。首先要教孝,孝敬他的父母。妳不能溺愛他,不能以小孩為中心。傳統社會到吃飯的時候,小孩要幫父母添飯的,幫父母端茶的,這在培養他的壹種孝心,孝行。現在可是顛倒了,小孩坐在上面,他好像是小太陽,做父母為他服務,忙得團團轉。如果他是在三歲以前,或者是自己不能料理,妳可以為他服務。當他到了七八歲,十來歲的時候,妳就不要這樣做了,壹定要讓他來為父母服務,來為他人服務,來盡到他的壹份孝心。悌,處理兄弟之間的關系,做弟弟的要恭敬兄長,兄長當然也要關懷弟弟,這裏面兄弟之間要有悌的這樣的壹個德性。忠,處理個人跟社會,跟國家的關系。妳在社會供職,做公務員,壹定要對國家盡忠,忠心耿耿。妳如果有忠心的話,妳就不會用自己的權力去謀私利,去貪汙腐化,去把國家的錢存到外國銀行,妳做這些事情就是不忠。所以我們看到這麽多貪官汙吏,就是由於從小沒有教育;信,是朋友關系,要講信譽。這個信,壹邊是個人字,壹邊是個言字,人說的話就是可信的,如果說出的話不可信,妳都不是人了。所以自古以來對人都是很尊嚴的,有的事情用人格擔保,那大家都無話可說。但現在人格瓦解了,妳說用人格擔保誰也不相信。古人的信,那是壹諾千金,壹言既出,駟馬難追,無論怎麽樣都得兌現諾言。信是植根於誠,真誠心才會表現出信。現在這個社會也是誠信極為低落的時代,人與人之間已經很難建立壹種信任關系了。有時候看到這壹點真是感慨不已。經濟領域的坑蒙拐騙,假冒偽劣,各種事情,甚至媒體當中摻水分的,虛假的報道,虛假的廣告,虛假的文憑學歷,那太多了。所以壹個人壹定要有信。孔子在教化當中,有壹次子貢問孔子治國之道,治國有三個要素:足食、足兵,再就是信譽,信。子貢又問:如果這三者要去掉壹項,應該去掉什麽?孔子回答:可以去掉駐兵(就是國防力量)。如果三個要素非要去掉壹個就把國防去掉,剩下兩個。足食就是吃飯的問題,那麽進壹步問,足食和信這之間非得要選擇壹個的話,那取什麽、舍什麽?對壹個治國者來說,這是很嚴峻的。孔子回答:去掉足食。把這個民生吃飯問題都可以放下,剩下這個信。子貢壹聽大吃壹驚,怎麽會作這個選擇?孔子說:自古誰無死,民無信不立。妳沒有食可能會死,自古以來誰沒有死啊,但是人沒有誠信的德性,他就站立不起來,他的人格整個瓦解。也就是說這種信的道德價值超過肉體的壽命,這是我們中國聖人擲地有聲的語言,我們對聖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能把壹種道德精神價值高揚到這個程度。然而我們現在的不孝的子孫卻把這個信的道德價值淪落到這個程度,我們都愧對孔老先生(孔夫子),要進行信的教育。禮,禮貌、禮敬,禮的精神就是恭敬,恭敬表現得要有禮節,要有禮的形態來表達這種恭敬;義,正義,中國文化當中,關羽的形象就是義的壹個典型,桃園三結義之後,他對於兄弟關系,對於劉備的忠心,是什麽都不能動搖的;廉,廉潔、節儉。壹個人要減低自己的物質欲望,要廉潔,做官要做清官,兩袖清風。壹個人能夠廉潔,他的道德人格就能上來,如果壹個人,他很追求高消費,過那種奢侈的生活,他就容易走向墮落的道路,就會取那些不義之財;最後壹個是恥,羞恥,內疚,當做了某件事情的時候,愧對良心,愧對天地,愧對他人。知恥近乎勇,妳知道這個恥,才會勇於改過。這個恥就相當於佛門的慚愧,慚愧心,如果壹個人沒有慚愧心,那就無藥可救了。如果壹個人沒有羞恥感,到無恥、免恥的程度,那也就無藥可救了。這種恥感是他的良知良能還沒有泯滅的壹種情緒反應,如果良知良能都汩沒了,汩沒在物欲裏面,仇恨裏面,這些,他就不會有恥。不會有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妳看現在有些做壞事,他搶了人家東西,他當面炫耀自己,妳看我搶的過程多麽有勇氣,多麽有謀略,怎麽怎麽回事,他都把它作為壹個炫耀的東西。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自己搞婚外戀,還炫耀自己,妳看我多有魅力,我有幾個情人這樣這樣,妳看他都在炫耀。所以就是免恥,無恥了,壹個人到了無恥的程度就沒有辦法了。八德,這八個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做人的人格。如果這八個字都沒有的話,那古人說就叫亡八字嘛,亡八字,妳這八個字都忘記了,在妳身上都體現不出來了。忘八字比較文雅壹點,如果把那個“字”字省掉,就叫亡八,有點罵人的樣子了,妳這是亡八蛋 ,那怎麽了?就是亡八蛋,就是這八個字壹點都沒有了。對小孩進行這樣的教育,這是實實在在的教育,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東西。然後進壹步教三世因果,壹切行為在過去、現在、未來,這個三世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每個行為在六道輪回都會有體現的,把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教給小孩。因果和輪回是佛教的核心,如果壹個小孩能接受這樣的道理,能夠在內心深處建立這樣的觀念,他壹定就會有敬畏感,他就不敢胡作非為,他就建立了懲惡勸善的壹個根據。這個根據是深深地紮在他的內心深處的,他就會在行為上真正做到慎獨,在沒人看到的時候他也會按照這八個字來約束自己,來規範自己。如果沒有因果的觀念,沒有輪回的觀念,那麽壹切道德的教化就沒有根,沒有基礎。盡管他口頭上說講道德,那都是口頭上作表面文章。所以我們現在感到深深的憂慮,當壹個社會不相信三世因果,不相信六道輪回,他的道德壹定會滑坡的,壹定會淪喪的,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