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福清春節過年的習俗

福清春節過年的習俗

筅堂——辭舊迎新大掃除

年前的大掃除,福清人稱為“筅xian雪堂”,在福清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每年農歷臘月中,選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全家總動員把天花板、廳堂、雜物間等打掃幹凈,還要特別認真地擦洗門窗和家具。壹天幹不完可以分成幾天,但是壹定要不留壹處衛生死角。

據說,舊式福清家庭每年的清掃工作,洗的工具不是壹般的掃帚,而是采集新鮮竹葉做成的掃帚,用紅紙綁住頭,諧音“富足”“滿足”。

在筅堂的時候,還要搓米時吃。哪戶人家開始做衛生了,小孩子就盼著吃搓米時了,因為做完衛生之後,這戶人家就會給各個鄰居送壹盆搓米時。等妳家做衛生了,又回送給別人,妳壹盆我壹盆,鄰裏之間的關系就這樣被拉近了。

置辦年貨、祭竈

老福清的年貨花樣很多,比如芋泥、春卷、肉燕、佛跳墻等等,但最看重的有三樣,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會準備,那就是竈糖竈餅、米齊(讀zie)和年糕。

舊時,老福清在備好以上三大樣年貨以後,所有家庭都要添置年貨。

“祭竈祭糊塗,竈前壹個銅香爐,元寶是儂褙,金褲是儂糊,竈君上天講好話,竈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奶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

傳說玉皇大帝派竈神到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歷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滿上天稟報,祭竈就是為竈神餞行。

在福清祭竈神有個講究,要祭兩次,分“祭素竈”和“祭葷竈”。農歷十二月廿三,人們會拿好酒好菜招待竈王爺,叫做‘祭葷竈’。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時候,壹身的酒氣惹玉皇大帝不高興,還醉醺醺得胡亂匯報,所以等到農歷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時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竈”。

祭竈就是過年的前奏啦!祭竈完,就可以吃竈糖竈餅。老鼠兒(學名叫寸棗)、竈婆餅、麻生糕、金錢餅、紅紙包、炒米糕等等,小時候可喜歡吃了。祭竈那天,大人們忙得團團轉,壹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飯,就開始忙活著清洗鍋蓋和竈臺的邊邊角角,然後才拿出準備好的精致菜肴十道,擺在竈臺上,點上香燭,倒上米酒,擺上代表“甜甜蜜蜜”含義的馬蹄和甘蔗。天黑了,開始祭竈了。焚香祭拜竈神爺爺,虔誠地許個心願,然後放鞭炮。壹切程序結束,小夥伴們就開始歡呼雀躍地享受竈糖竈餅了。

在古代,身份不同的家庭祭竈的時間不壹樣,可以從福清老話裏面看出來。“官三民四曲蹄五,祭菜祭葷有先後。裁得蔗鞭焚紙馬,送君騎去上青天。”也就是說,縉紳(有官職的人)之家為臘月二十三,編氓(平民)為臘月二十四,疍民(水上居民)為臘月二十五。

按照老福清的習慣,外公、外婆要在祭竈這壹天向外孫、外孫女送竈糖竈餅以及花花面殼(面具),表達濃濃的慈愛之情。

現在很少有人家會自己動手做米齊,都是買現成的。以前家家戶戶會做米齊、炊糖粿(年糕)。磨漿、洗甑、揉粿葉,每個環節都能聞到濃濃的年味。小孩通常會圍在家長身邊,觀摩做米齊的全過程: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漿後,裝入壹個大大的白色米袋;用石頭或椅子將水分壓出,讓裏面的糯米成團;揪壹塊壓扁,包入適量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圓形按在正方形的艷山姜葉墊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後,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

做米齊的本意是供奉祖先,大年三十供過祖先以後可以吃到正月,可以煮也可煎炸。老福清還有相互討米齊的風俗,為了討個吉利。小編只記得清明節會吃這個咯!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春節食品。

已經出嫁的女兒,每年春節還要給娘家送年糕,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當然這還不夠,還要給父母送上草魚、豬蹄、線面、鴨蛋、福橘等。這些年貨都有著美好的寓意:送年糕,希望娘家生活年年高;送草魚,希望父母年年有余;送豬蹄,希望父母腿腳健實;送線面,希望父母健康長壽;送鴨蛋,希望父母平平安安;送福橘,希望父母福氣多多。

為了讓年糕更好吃,老福清人喜歡做“金包銀”。就是把年糕切成塊,放在打好的蛋液裏沾壹下,然後放到油鍋裏炸,等到年糕表面顏色變得金燦燦時就可以出鍋了。

做小歲:祭拜至少壹整天

除夕的前壹天晚上,北方人叫“過小年”,福清人叫“做小歲”,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時候。依伯依姆們說,祭祖宗,擺祭品是件很繁瑣的事,要壹整天的時間,做小歲為的就是壹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團聚。

“做小歲”這天壹項重要的活動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廳祭、中午到家裏的大堂祭,下午還要到房間裏祭……在厚厚的蒲團上,壹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沒完沒了,屁顛屁顛跟在大人後面的小孩童卻樂此不疲。

除夕:年夜飯有講究

福清有句老話:“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在外地經商、打工的福清人,在除夕前壹定會回家過年吃頓團圓飯,“人不齊不開飯”。在老福清人的眼裏,過年的高潮就體現在年夜飯上。

福清人的年夜飯很講究,切片油煎的年糕是必備的。還有紅糟雞、春卷、煎糟鰻魚、芥菜、蟹炒白粿、番鴨湯、雞湯、九節蝦、南煎肝、芋泥、太平燕等等。太平燕是用肉燕加鴨蛋煮湯,福清話“蛋”叫“卵”,鴨卵的諧音是“壓亂”,有平安的意思。

另外,老福清還有壹個說法,就是年夜飯不吃“蒜”和“海蠣”。因為在福清話裏“蒜”和“海蠣”的發音與“孫”和“弟”壹樣,為避免爺爺奶奶吃“孫”,哥哥吃“弟”,所以蒜和海蠣在老福清年夜飯中不可以單獨上桌。

年夜飯的順序也有講究,菜肴中則第壹筷要吃俗稱為“皇帝菜”的菠菜,以表示“青嘴平安”,第二筷喝“豆腐湯”,因為豆腐越吃越有,表示壹家生產收入越吃越增多。第三筷要夾魚,表示年年有余。

小孩子眼裏最期盼的還是拿紅包。吃完年夜飯,長輩會給小孩子包紅包和分橘子,現在長大了只能分紅包不能拿紅包,好桑感。

此外,福清人以前還有壹個有趣的風俗,吃完年夜飯,父母都要替小孩擦嘴,意思是童言無忌,如果小孩說錯了什麽話,希望神明不會怪罪。

現在,保留下來的習俗越來越少了,很多人嫌做飯麻煩,都提前在飯店訂好年夜飯。

正月裏的福清習俗

大年初壹這天要吃壹碗太平面。是用紅糟雞雞湯泡的面線,面裏還要加兩個雞蛋。顧名思義,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到了正月十五前,娘家必送花燈到女兒夫家。因為福清話裏“燈”與“丁”諧音,意思是希望女兒早生貴子,所以就有了“親家舅送燈”的習俗。“送燈”很有講究。姑娘出嫁頭壹年,送的是“觀音送子”燈,第二年送“孩兒坐盆”燈,第三年送“狀元騎馬”燈。如果第二年還沒有生養,就加壹盞桔燈,這是因為福清話“桔”與“急”諧音。如果已有子女,壹個孩子就加送壹盞,燈的盞數要超過子女數量,如關刀燈、走馬燈、綿羊燈等。送燈時,將燈掛在兩根甘蔗兩頭,由親家舅扛著到親家母家裏去,燈送到時,親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給親家舅吃,還要給壓歲錢。

  • 上一篇:痔瘡手術需要多長時間
  • 下一篇:簡述市場營銷觀念的演變和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