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空戰中“薩奇剪”戰術如何扭轉乾坤?

空戰中“薩奇剪”戰術如何扭轉乾坤?

空戰中“薩奇剪”戰術如何扭轉乾坤?

壹戰中飛機的出現,使軍隊的作戰優勢大幅提升。其優勢不僅源於高度,更源於速度。在空中,不必像地面車輛壹樣,受各種道路、地形的阻礙,可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在克服空氣阻力後全部轉化為機動速度。這種高機動性使飛機能夠快速突破敵人防線,並且不受地面常規火力的威脅。在防空高炮和導彈出現之前,飛機對於地面火力而言,具有無可比擬的天然防禦優勢。但此時飛機也並非無懈可擊,其主要威脅來自敵人的飛機。

這就帶來了壹個問題:如果對方戰機速度更快,那麽該如何強化防禦機制,以抵消對方的速度優勢?

首先來看壹個案例。在美日太平洋戰爭中,日本零式戰機采用了壹種特殊的鋁合金,這種合金被稱為50風金屬,由日本住友金屬工業公司研制。

這種鋁合金比普通鋼還硬,可以造成很輕薄的飛機框架,在保證戰機強度的前提下,大大減輕飛機重量。這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並且保證了極大的續航能力。

降低了自重,從而大大提升了機動速度、續航能力和空戰能力。相比之下,美軍的野貓戰鬥機機動速度較慢,靈活性較差,在壹對壹的空戰中總是落敗。為了解決這壹問題,美軍“約克城”號航母艦載機中隊長薩奇少校,發明了壹種被稱為“薩奇剪”(Thach Weave)的新型戰術。

具體操作是:同壹編隊的兩架野貓在轉彎半徑距離外平行飛行,然後同時轉向內側,此時兩架飛機都可以檢查對方的尾部是否有敵機跟隨;雙機交匯拉開距離後再次重復轉向內側,形成壹連串類似剪刀的軌跡;如果零式戰機試圖咬尾其中壹架飛機,則當它們飛向交匯點時,另壹架野貓可以在側面對零式開火;如果零式堅持追蹤原目標,那麽每壹次交匯它都要遭到壹次側面射擊;如果零式轉向正在開火的野貓,那麽它首先將和野貓進行壹次對頭攻擊。

當它繼續糾纏時,角色變換,最初被追蹤的野貓將在下壹次交匯時對它開火。這個過程可多次重復直至後方安全。

這類似於釣魚,即前機充當魚餌,後機充當魚鉤,當敵機咬住魚餌時,後機伺機將其擊落,並且魚餌和魚鉤的角色可以互換。

“薩奇剪”也可以在兩個雙機編隊甚至兩個四機編隊之間進行,只要日機跳入這個陷阱,就很難占到便宜。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薩奇和隊友們采取這種新型戰術,連續擊落4架零式戰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發現,解決機動速度相對不足這壹問題的方法,就是將“機動”與“環形”結合起來。具體而言,就是當單機在機動過程中遭遇速度更快的敵機時,使用友機來掩護自己的側後方,並且二者身份交替互換,從而組合成壹種集防禦與進攻於壹身的新型防禦機制。

這並不是傳統的“環形防禦”,但可視為“環形防禦”的變形,即,將環形防禦中敵情威脅較小的半球防禦方向由背向敵方調整為面向敵方,並且兩個防禦半球可以循環交替。這種防禦機制將靜態“環形防禦”與動態“機動防禦”的優點相結合,較好地解決了機動速度較慢情況下的側後方防禦問題,可稱其為“動態環形防禦”。地面上步兵的傘形隊形、步兵與坦克的“步坦協同”、進攻分隊的“交替步進式”沖鋒,甚至防禦分隊的“交替掩護”撤退,本質上都是“動態環形防禦”。

日軍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薩奇剪”戰術的弱點是必須將連續急轉與雙機協同結合起來,對飛機能量消耗較大,如果零式戰機保持在野貓後上方而不急於進攻,逼迫野貓不斷交叉飛行檢查尾部,最終野貓要麽放棄“薩奇剪”,要麽進入無力機動任人宰割狀態。

但這種方法耗時較長,且看上去比較消極,違背了日本海軍推崇的進攻精神,沒有得以落實。另壹種破解方式是使用兩架零式在野貓飛到外側轉向點時,同時從兩架野貓的外側攻擊然後從外側脫離,但由於這種戰術對協同的精度要求較高,而零式戰機通信信號較差,導致無法實施。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始終沒有找到有效破解“薩奇剪”的方法。到了後期,日軍也沒有必要考慮這個問題了,因為美軍發明了速度和爬升均占優勢的新式戰機。

“薩奇剪”現在能夠應用的場景很少,因為現代空戰強調以“四先”為主要特征的“超視距攻擊”,即: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先敵脫離。“超視距攻擊”對戰機的態勢感知和隱身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但這並不代表機動性能不重要,關鍵時刻,基於超機動性和超聲速巡航的動態環形防禦仍然是有效的戰鬥防禦機制。

  • 上一篇: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 下一篇:竹節人怎麽拼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