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端午節的周記

端午節的周記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壹周又結束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讓我們壹起來學習寫周記吧。但是周記有什麽要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有關於端午節的周記(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周記1

 在中國眾多的節日裏面,我最欣賞的便是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不僅家家戶戶會包粽子,有些小區或者單位還會會組織大夥兒進行包粽子比賽,很多水鄉城市會組織劃龍舟比賽,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起先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漸漸的人們就把這壹天當成了壹個節日。爸爸告訴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楚國,他是壹個偉大的詩人、愛國者,是壹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幸福日子,他敢於指出楚王做得不對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可是當新國王上臺後,他昏庸無度,不聽屈原的建議與主張,從而輸掉了與秦國的壹場重要戰役,楚國的國都都被秦國占領,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所以向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當地傳說屈原死後,乘著龍舟去了天上。所以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上,包粽子、劃龍舟就成了重要活動。

 在中國,人們十分喜歡過端午節。現在城市裏面的人由於工作繁忙,沒法自己包粽子過節,就紛紛到各大超市去購買。超市裏粽子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白米粽子,鹹肉粽子,蜜棗粽子等等,花樣挺多的。把粽子放在鍋裏煮熟以後,打開鍋蓋聞上壹聞,滿屋子都飄著粽葉的清香,嘗上壹口,滿嘴裏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欲大開,非吃個飽不可。除了吃粽子,人們還可以去觀看龍舟比賽。江面上,龍舟前部的龍頭高高揚起,活靈活現。整條龍舟又窄又長,前面擺著壹張大鼓,後面壹個接壹個的坐著許多精壯的小夥子,他們隨著鼓點聲,整齊的劃著槳,在水面飛馳著。壹時間水花四濺、鼓聲、號子聲與江岸上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更喜歡它的歷史內涵,每次過端午節,我總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帶、身背長劍,口中吟誦著《離騷》,行走在江湖之間的樣子,他的忠誠、堅貞,他的文采,影響著壹代壹代的中國人。如果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比作壹段貼著寶石的絲綢,那麽,端午節就是絲綢上面壹顆璀璨的夜明珠。

端午節的周記2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壹眨眼,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侯,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每到農歷5月初壹,天才蒙蒙亮,母親便叫醒我說:“快起來,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裏,割了壹捆回來,幾乎是每壹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壹副。壹大清早,整個村子裏,散發著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飯吃過後,不用母親吩咐,便邀好幾個夥計上山去摘箬竹葉紮粽子了。

 其時的家山,新竹成林,蟬鳴嘶嘶。還有滿山的芒花,開得紅艷似火,“或壹簇簇,或壹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靨,仿佛又如天邊的彩霞。”

 箬竹葉壹般長在地勢較陰的山坳裏。其竿細細,其葉碩大。山風吹來,葉葉相撞,沙沙作響。摘箬竹葉,要揀新葉,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葉片,中指壹頂葉柄,“啪”的壹聲脫落。

 我們這些孩子們,在故鄉的懷抱裏,這山望著那山高地跑著,跳著,留下壹路歡笑。我們比著,誰摘得箬葉多,誰摘的箬葉大。

 箬竹葉摘回家後,母親拿到鍋裏淖過,再拿到清亮的溪水裏,壹張張洗刷幹凈,就開始包紮粽子了。母親把箬竹葉卷成圓錐型,然後用飯勺,填進糯米,用筷子插實,包好,將嫩竹篾壹捆,壹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紮成了。

 糯米需淘洗幹凈,晾幹,用少量的堿和之。有時還在粽子中包上壹些紅豆、紅棗、花生米及臘肉,味道就更好。

 粽子紮好便是晚上了。晚飯過後,父親把粽子放在鍋裏,用準備好了的幹柴煮上三四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溫尚存,還帶著濃郁的箬竹葉的清香。

 粽子從初二壹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親還要做包子,煮鹽水蛋,煨大蒜子。對了,母親還在蛋殼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我的脖子上。這種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蛋當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掛上壹個大鵝蛋那就雄壯了。玩膩了,就用蛋打架,誰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後留下的就勝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親把艾草、菖蒲收起來,蘸雄黃酒,撒到屋的每壹個角落,消毒避蟲。還在我們的額頭上,手背上,腳背上塗壹些雄黃。

 故鄉的端午節,浸透著壹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端午節的周記3

 今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今天壹大早,我壹醒來就聞到了壹股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床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粽子。今年的粽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粽、紅棗粽、花生粽、還有姥姥包的肉粽……

 我看見這麽多粽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壹個粽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著香氣的粽葉之後,裏面躺著的粽子就好像小寶寶壹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壹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後回味無窮。我們壹家壹邊吃著香甜的粽子,壹邊聽爸爸講著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周記4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到了端午節,我總要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不惜奔波萬裏,樂顛顛來到外婆家,到了家門口時,我就能夠隱隱的聞到壹股似花香的香氣,為了趕緊揭曉答案,外婆壹開門,我就壹溜煙從外婆的胳膊底下鉆了過去,直奔廚房。我尋著香氣的源頭,壹點壹點地尋找“答案”,令我大吃壹驚。啊!原來是那白瑩瑩的糯米發出來的香味呀!外婆在上面抹了壹層槐花蜜,怪不得我會把它誤認為是花香呢。在糯米的旁邊擺著黃橙橙地鴨蛋黃,噴香的鮮肉,還有那大大的既補氣又補血的紅棗,讓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把它們壹股腦的吞下去。

 外婆又沖我笑了笑,便開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把塗了壹層槐花蜜的糯米上放了壹個大紅棗,接著拿起葦葉,把糯米放進去,又靈巧地擺動了幾下,壹只三角形的小粽子便映入了我的眼簾。外婆包粽子的速度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我看了外婆包了四個粽子,也沒有發現出什麽秘密,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地問外婆:“外婆,妳包粽子的速度怎麽這麽快呢?有什麽秘訣嗎?”外婆笑而不答,過了好壹會兒才慈祥地對我說:“也沒有什麽竅門,熟能生巧嘛!”聽了外婆的話之後,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愛端午節,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噴噴的粽子。

端午節的周記5

 端午節吃粽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壹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壹天,我們買來了壹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裏,準備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聞見廚房裏飄出壹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壹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裏拿出壹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壹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壹塊肉,然後在水盆裏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麽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後來,我有壹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為什麽要包粽子?

 外婆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誌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裏扔,不讓江裏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

端午節的周記6

 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被楚懷王流放以後,案國攻陷郢都,屈原憂憤交加,於公元前78年農歷五月初五日投了汨羅江,以身報國。

 為了防止江裏的魚啃食屈原的身體,大家紛紛將粽子、雄黃酒、雞蛋等食物拋至江中,以保護屈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壹風俗習慣慢慢流傳下來。“端午”中“端”是開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順號,所謂端午,也就是初五日。由於午時正當烈日當空,陽光燦爛,故多稱端陽。今天又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天剛亮就到大河邊將粽子投入河中,以紀念屈原。在西山公園門前爸爸給我買了彩繩和香包,人山人海的公園、河邊、山上處處熱鬧非凡。回到家裏奶奶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棗的、鮮肉的、芝麻的、豆沙的,讓我大飽口福裏。南方有許多地方在今天都進行賽龍舟活動,飛快的龍舟仿佛神龍壹樣在大河大江裏乘風破浪。

  • 上一篇:學校籃球比賽策劃方案5篇
  • 下一篇:簡述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國建築風格以及代表性的建築構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