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的發展歷程:
筆的祖先應當是被中國文人譽為“文房四寶”之壹的毛筆。
數千年來,毛筆為中華民族留下了無數“矯若遊龍、飄若驚鴻”的書法珍品。
也許是由於歐洲文字的曲線較多,不大適合用柔軟的中國毛筆書寫,因此,毛筆並末像其他的中國古代發明那樣傳入西方。
歐洲人有自己獨特的書寫工具——鵝毛筆。
?
鵝毛筆由古代的埃及人發明。
它的歷史也相當悠久綿長。
使用鵝毛筆,用力大些就可以把字的筆劃寫得粗些,輕輕用力就可以寫得細些。
鵝毛筆既能蘸墨水,又能較長時間連續書寫。
不過,壹旦用久了,筆尖會被磨禿,不便於長期使用。
1829年,英國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鋼筆尖。
它經過特殊加工,圓滑而有彈性,書寫起來相當流暢,深受人們的歡迎。
然而,這種筆必須蘸墨水書寫,十分麻煩。
英國人布拉馬用銀制成筆桿,然後在筆桿裏裝進墨水,使其從筆尖流出,似乎可以順暢書寫。
擴展資料
從1954年在長沙左公山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毛筆來看,它的確是用兔毛制成的。
不過這種筆與現在的不壹樣,它的筆頭是用兔毛包紮在竹管外面,再裹以麻絲,塗上漆汁制成的;筆鋒堅挺,宜於書寫。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毛筆了。
後來,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制筆工藝也隨之發展。
筆工們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曾試用過各種禽獸毫毛作原料,如鹿毛、獾毛、豬毛、雞毛、兔毛、羊毛、黃鼠狼毛等,結果發現兔毫、黃鼠狼毫、羊毫性能最好,以後就被廣泛使用,成為制筆三大原料。
?
根據筆鋒的長短,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之別,性能各異。
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容易使線條凝重厚實,中鋒則兼而有之,畫山水以用中鋒為宜。
根據筆鋒的大小不同,毛筆又分為小、中、大等型號。
畫山水各種型號都要準備壹點,壹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備壹枝,“小白雲”、“大白雲”羊毫筆各備壹枝,再有壹支更大的羊毫“鬥筆”就可以了。
新筆鋒多尖銳,只適宜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好。
有的畫家喜用禿筆,點線別有蒼勁樸拙之趣。
好的毛筆,都具有圓、齊、尖、健四個特點,使用起來運轉自如。
畫筆用後要及時沖洗幹凈,避免墨汁幹結損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