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是中國古代用竹、木制成的書寫材料。
簡牘,就是竹簡和木牘的合稱。在發明紙張之前,簡牘是我國古代最主要的書寫材料。簡牘的書寫形式對後世影響深遠,像古代從上到下的書寫習慣就是受簡牘書寫的影響。直到今日,有關圖書的名詞術語、書寫格式及寫作方法,依然承襲了簡牘時期形成的傳統。
簡牘制作
把竹子、木頭劈成狹長的小片,再將表面刮削平滑,這種用作寫字的狹長的竹片或木條叫做竹簡或木簡,較寬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竹牘或木牘。簡的長度不壹樣,有的三尺長,有的只有五寸。經書和法律,壹般寫在二尺四寸長的簡上。
寫信的簡長壹尺,所以古人又把信稱為“尺牘”。每根簡上寫的字也不壹樣多,有的寫三四十個字,有的只寫幾個字。較長的文章或書所用的竹簡較多,須按順序編號、排齊,然後用繩子、絲線或牛皮條編串起來,叫做“策”或者“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