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計算直徑與周長之比,是壹個使古代數學傷腦筋的問題。我國在《周髀算經》、《九章算術》中,已得出“徑壹周三”的圓周率近似值。劉徽創造了“割圓術”。系統而嚴格地用內接正多邊形來求圓周率的近似值。他認為這個結果還可以繼續算下去,當多邊形無限增多時,多邊形的面積之和就等於圓的面積。“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劉徽《九章算術註》)劉徽的“割圓術”,為圓周率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祖沖之時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在數學方面,他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祖沖之還用兩個分數來表示圓周率,壹個是355/113,叫做密率,壹個是22/7,叫約率。德國的鄂圖在1573年才達到這個水平,比祖沖之晚了壹千多年,因而西方數學史專家提議將這壹精確度的圓周率值命名為“祖率”。
至唐代末,在計算技術方面,傳統的算籌被珠算所取代,宋元時期對珠算進行了很大的改進。算盤和珠算口訣對於實用數學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工具和計算方法。宋元時期我國還湧現了壹批高水平的數學著作和著名的數學家,其中秦中韶、楊輝和朱世傑被譽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他們的主要成就有高次方程及高次方程組的解法、二項式展開項系數三角形的研究、已知三邊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積等,達到了當時中國也是世界最先進的數學水平。
中國算學著作
古代許多優秀數學家撰寫的數學著作,因年代久遠,大都已經散失,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已為數不多。其中,《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吾曹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五經算術》、《綴術》十部數學著作,有《算經十書》之稱。這十部書是漢至唐1000多年間的最重要的數學著作,不僅在我國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的在世界數學史上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