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步“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泡上半日,然後淘凈沙子,叫“淘米”,之後晾大半幹,磨成面,將玉米面和黃米按壹定比例混合,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饅頭那樣進行“發酵”。待發出酸味,開始用手揉面。這壹步關系著整個粘豆包制作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口味和色澤,所以對發面人的要求較高。壹般傳統發面的人應該是家裏相貌較好,性格溫和,善良的人,據說這樣發出來的面就如其人壹般,入口細滑,帶有絲絲甜意,色澤金黃。
第二步是制餡。將紅小豆或大蕓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搗成豆沙醬,放入細沙糖,攥成核頭大的餡團,備用。這壹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關重要,如果幹了或者稀了,都意味著餡料的失敗。需要費時調好。糖量最好少壹些,防止口味不同。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黃米面將豆餡團包入裏面,團成豆包狀,放入鋪有玉米葉或蘇子葉的屜中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出鍋。(也可不放蘇子葉或,改墊其他東西,只要能撿起來豆包即可)
由於粘豆包的制作過程比較繁瑣。所以在東北,傳統的做法是壹般在初冬時把過冬的粘豆包包好,蒸出鍋後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凍上壹個夜晚。蒸熟凍完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時在鍋裏熱透了就可以了。
食用方法編輯
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圓餅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
特色粘豆包
特色粘豆包(12張)
們冬季裏還願啃凍豆包,練其牙齒,吃著玩。再復雜壹點,可滾上炒熟的黃豆面吃,又增添了壹種糊香豆味,叫做“驢打滾兒”。
食譜 原料: 黃米面、幹面粉,紅小豆、發酵粉,白糖、桂花醬適量。 做法: 1、將黃米面放入盆中,加入60度水溫的水300g,將其和成面團(略軟些),待涼後,把發酵粉用水懈開,再加入幹面粉,倒入黃米面中和勻,餳幾個小時; 2、紅豆淘洗幹凈,放入高壓鍋中壓15分鐘,壓好後開蓋加入白糖、少許素油,用力將紅豆搗碎,放入適量桂花醬攪拌成豆沙。 3、將面團取出下劑,包好豆沙餡入鍋蒸12-15分鐘即可。 特色: 軟甜不膩。
儲存方法編輯
粘豆包適合在冬季,零攝氏度以下,幹燥的環境中保存,在常溫下也能保存很長壹段時間。但壹般不能在2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保存超過半個月,壹般東北人都會吃到來年開春,之後豆包就容易發黴,變質。
傳統文化編輯
粘豆包因其易於儲藏,食材易得而得到農村人的喜愛,並成為壹些地區的傳統食物,由於中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米,白面的食材的日益豐富,這種傳統主食也面臨不斷減少的趨勢。傳統制作工藝也逐漸成為少數人會的壹本手藝,而這種主食主要是農村的,遼寧朝陽地區因氣候四季分明,食材即為當地的糧食作物,農村人口較多,大多家庭還保持著傳統的制作工藝,因其味道品質與制作人的技藝要求較高,不同的人作出的粘豆包也會有所不同,每當蒸豆包時,互贈豆包已成為當地人的壹種習俗,品味其口感,借此也向好的工藝人學習探討制作工藝,以提高自己的手藝。同時也是贈送遠方親友的理想食物,許多從農村邁入城市的人在內心都表現出對那種傳統食物的壹種特殊的懷念,忘不了這種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