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守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釋

守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釋

壹、堅持以儒家之道占領人類道德制高點,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

上世紀80年代,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宣言中呼籲:“人類要在二十壹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到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那裏去找智慧。”他們是世界上某個領域,或是某個專業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論點是有充分論據的。縱觀中國歷史就可以認識到:中國文化主要包括儒家、釋家和道家在內的文化,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用中國文化指導市場經濟稱為儒商之道。今天,我們仍然倡導的物美價廉,童叟無欺,和氣生財,見利思義,生意不成仁義在,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信為本就是對儒商之道的壹脈相承和創新發展。在儒商之道的指導下,幾千年來,中國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抑制了它的短處,使中國經濟和文化發展同步進行,出現了舉世聞名的歷朝盛世。諸如:周朝的成康之治;

漢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中國從殷商以來就有了商品生產,到盛唐時期,伴隨著市場經濟大發展,中國的國際貿易也十分發達,並未因此占領別國的壹寸土地,壹直被譽為禮儀之邦。

當前,人類已到了危機時刻,全球面臨社會、生態、心靈三大危機,核心是心靈危機。這些危機的總根源來自市場經濟下人的自私自利性。而這種自私自利性,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倫理道德教育,才能克服。面對危機,西方文化不但無能為力,反而成為人類進化和社會發展的壹大障礙。我們要大膽站出來,舉傳統文化之旗,揚中華民族之威,以“儒商之道”占領人類道德制高點。

二、堅持以儒家文化引領人類道德新風尚,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航者

我國傳統文化是壹個以倫理為核心的文化系統。中國人崇尚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的道德規範體系,講求和諧有序,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可以說,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華文化脈動幾千年的核心力量。正因如此,實現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傳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近年來,西方國家打著“自由”、“平等”、“人權”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無所不為。他們以“解放者”之名,行侵略者之實,到處巧取豪奪,處處霸占資源,把伊拉克、阿富汗、南斯拉夫、烏克蘭等國家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們打著批判“民族主義”的旗號,對其他國家進行思想侵蝕、

文化滲透、經濟侵略、資源掠奪和環境破壞,以他國的政權顛覆、民族分裂、經濟崩潰、文化犧牲為代價來攫取本國利益,我們不能不高度警醒和警惕。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思想武器,以“仁者愛人”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抗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不二法寶,我們壹定要拿起儒家文化的思想武器,堅決抗衡西方主流文化,敢於大膽亮劍,撕破西方文化的醜惡面具和虛假外衣,捍衛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

三、堅持以儒家思想引領人類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捍衛者

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壹脈相承。傳統倫理中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如屈原的“上下求索”、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無壹不是愛國精神的真實寫照;傳統的勤勞刻苦、自強不息精神,與現代化建設所要求的奮發有為、艱苦創業精神是統壹的;傳統的先義後利價值觀,是我們開展誠信建設,反對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欺詐行為的重要武器;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如孔子的“為政以德”、“仁者愛仁”,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在今天仍然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壹定要充分發掘、系統總結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傳統文化學說要進行重新梳理,把歷史上璀璨的文化珍寶發掘出來,揚棄和改造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舊文化,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成為世界文明的領航者。

  • 上一篇:粗鹽敷肚子的好處
  • 下一篇:安康節日習俗,妳知道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