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節日習俗: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懸鐘馗像、點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1、端午食粽: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壹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壹般是前壹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
2、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
3、懸艾: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4、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5、點雄黃酒:雄黃也是壹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陜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6、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壹名續命縷,壹命辟兵繒,壹名五色縷,壹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