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五篇

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五篇

#能力訓練# 導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下面是 考 網分享的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壹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

宋朝時候,契丹發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在徐水縣城西二十裏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壹道古長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只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並且壹連幾天數次攻城,壹次比壹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軍和老百姓好象與平常壹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麽攻城,妳們不害怕嗎?”老百姓回答:“有楊將軍在此鎮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壹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任的重大。於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壹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墻上澆壹遍水,馬上就結成壹層冰,澆了壹夜水,結了壹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墻白閃閃亮晶晶成了壹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沖到城下,前來登城,壹蹬壹出溜,壹扒壹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壹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遼兵數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沖殺出,只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壹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壹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後率兵打退遼兵壹百多次進攻,使邊關壹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於鄚州。皇帝派專使陪同六郎的長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回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壹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裏邊,於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當地人民。從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敬拜。

篇二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

在遠古時代,洪水泛濫,人們經常受到洪澇的侵害。在堯帝當政的時候,又發生了壹場可怕的洪水災害:大地上壹片汪洋,房屋被沖塌,田地被淹沒,死人成堆;人們扶老攜幼,到處漂泊逃難。堯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裏憂慮不安,就派鯀去治理洪水。鯀帶領大家治水,采用擋阻的辦法,哪個堤岸沖了補哪個,結果擋來擋去,這邊的擋住了,那邊的又沖垮了,勞民傷財了9年,壹無所成。

 堯以後舜做了部落的首領,他看鯀治水毫無起色,耽誤了大事,就下令處死了鯀,又命令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關重大,治不好也會丟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著洪水如此肆虐,人們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這個重任。

 禹認真總結了父親失敗的教訓,感到用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於是大膽地設想了壹個與父親背道而馳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順其流勢,將水引走。

 方案制定後,禹決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勢,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帶領大批助手,踏遍了鬧水災的9個州,測量好地勢高低,分別豎立木樁作為標記。那時,大多數地方荒無人煙,禹風餐露宿,經常冒著大風大雨,在惡劣的環境中奔走。

 然後,禹根據調查得來的資料,從水災最嚴重的地區開始治水。禹和大家壹起,用石斧、石刀等簡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長滿了老繭,腳底長滿了腳墊,臉也顧不得洗,經常蓬頭垢面。由於長年累月地泡在水裏,他的腳指甲都脫落了,人們看到了都感動得落淚。

 為了治水,禹到了30歲還沒有結婚,後來和壹個叫女嬌的姑娘結婚了,婚後剛4天,他就告別新婚的妻子,忙於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經過家門都沒顧得上進門看壹看。第壹次經過家門口,他聽到自己新生的兒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於生產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勸他進去看看。禹也多想進去看壹眼啊,可是他有要緊的事要辦,怕耽誤工作,硬是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禹的兒子已經能叫爸爸了。小家夥在媽媽懷裏使勁叫著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兒揮揮手就過去了。第三次,禹經過家門時,兒子已經十多歲,他跑過去要把爸爸往家裏拉,禹撫摸著兒子的頭,叫兒子轉告媽媽,等治好水後再團圓,又匆匆地離開。

 13年後,禹歷經千難萬險,開溝修渠,終於戰勝了洪水的災害,促進了農業發展,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禹因為治水有功,被舜立為君位的繼承人,成了夏朝的第壹個君主,所以歷稱他為夏禹或大禹。

 大禹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後,仍然不貪圖享樂,他不辭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視,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篇三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

古時候有個富陽人名叫董昭之,有壹次乘船過錢塘江。船到江心的時候,忽然發現江中漂著壹截三尺長的蘆葦。蘆葦上有壹只螞蟻急匆匆地爬來爬去,不住地從壹頭爬到另壹頭,眼看就要掉進江水裏淹死啦。

 董昭之是個好心腸的人,他讓船駛近蘆葦,想把蘆葦連同螞蟻拾上船來,同船的人反對道:“這是蜇人的毒蟲,妳敢拿上船,我們就踩死它!”董昭之沒辦法,就用繩子壹頭縛住蘆葦,壹頭拴在船舷上,拖著螞蟻靠了岸。螞蟻死裏逃生,爬到陸地上飛快地跑掉了。

 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個夢,夢見上百個穿著黑衣服的人來找他。為首的壹個黑衣人向他行禮道謝,對他說:“我是螞蟻的王,今天不慎掉進江裏,幸虧您救了我的命。今後您要是有什麽需要的地方,壹定告訴我,我會盡量幫助您。”

 董昭之醒後,覺得這個夢很荒誕,就沒有理會。

 數年後,董昭之因為四處維權得罪了官府,被抓進大牢,申訴無門,無法脫身。萬般無奈之下,他想起了那個荒誕的夢,覺得不如試試看,也許是個辦法。他從牢裏找到幾只螞蟻,對它們說:“我是富陽董昭之,我被關在牢裏啦,快去告訴妳們的王,讓它想辦法救救我吧!”

 螞蟻們楞了壹會兒,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壹連三天都沒有動靜,董昭之有點絕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無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螞蟻說話。

 三天後的深夜,下著大雨,電閃雷鳴。睡夢中的董昭之又夢到那個黑衣螞蟻王,蟻王大聲叫喊著:“快起來!快起來!”董昭之猛地驚醒,四下打量了壹番。忽然,牢房壹角的墻壁“嘩啦”壹聲塌陷出壹個窟窿,成千上萬只螞蟻密密麻麻地從窟窿裏爬走了。董昭之知道這是蟻王帶領螞蟻們蛀出來的逃生通道。他滿懷感激地向螞蟻們拜了壹拜,趁著雷雨之夜越獄逃跑了。

 後來董昭之壹直告誡他的後代子孫,積德行善要從點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

篇四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

傳說,傣族家鄉美麗富饒,人民豐衣足食。後來,來了壹個火魔,整日橫行霸道,為非作歹,把傣族家鄉變成酷熱幹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對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消滅它。

 火魔接連搶了7名年輕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說叫南粽布的),她騙取了火魔的寵愛,在傣歷六月的壹天陪火魔飲酒。

 當火魔喝醉了的時候,儂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領說:“妳什麽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萬歲!”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脫口而出:“我什麽都不怕,就怕壹樣:怕我自己的頭發絲勒住我的脖子。”

 濃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時,乘機從火魔頭發上拔下壹根頭發,把火魔的頭勒下來了。正當儂香驚喜交集的時候,那魔頭卻似壹團火球,滾到那裏燒到那裏。

 儂香大聲呼叫,六姐妹急忙趕來,七手八腳把魔頭提起來。說也怪,魔頭壹離地,火就滅;壹著地,火又起。

 於是七姐妹只得輪流抱住魔頭,不讓它落地。魔頭滾燙,大家只能不停地潑水降溫。她們壹人抱壹年,直到7年以後,魔頭才死去。

 七姐妹為民除了害。從此,傣族人民為紀念她們的功勞,每年傣歷六月都要舉行潑水節,慶賀打敗妖魔的勝利。年輕人放鞭炮、賽龍船、載歌載舞,持續三四天。

 這個民間傳說,反映了人類戰勝旱災、祈求豐收的願望。

篇五經典古代民間故事簡短

我國古代周朝的時候,有個天子叫周穆王,他特別喜歡玩耍作樂和到處巡遊。

 那時,從西方壹個很遠的國度,來了壹個很會變戲法的人,人稱“化人”。這化人本事很高。他跳進火裏卻不傷毛發,他會躍上高空站立雲端,能將壹座城市從東方搬到西方,還會輕松自如地穿墻進壁等等。穆王簡直將他看做是天神下凡,對他是言聽計從,照顧得很是周到。

 有壹天,化人邀請穆王到他那裏去玩玩,穆王便拉著他的衣袖,騰空上升,到了半天雲裏,進到了化人住居的宮殿。這壹下,穆王真是大開眼界了。這裏的宮殿金碧輝煌,莊嚴燦爛,到處鑲嵌著珍珠和美玉。穆王在這裏所受的款待,無論是眼睛裏看的、耳中聽的,嘴裏嘗的,絕非人間所有。後來,化人又請穆王另到壹處,只見各種各樣美麗的光影和絢麗奪目的色彩,把眼睛都炫耀花了;又聽見各種各樣悅耳動聽的音樂,把心裏都震蕩得迷亂,陶醉了。穆王被所見所聞弄得心神不定,便不敢久留,請求化人帶他回去。化人用手將穆王輕輕壹推,穆王便從半空中墜落下來,猛地醒了。噢,原來穆王還好端端地坐在殿上,左右壹切如故。穆王心中奇怪,便問左右的人:剛才自己到哪裏去了?左右的人回說:“並沒到哪裏去,只不過打了壹個迷糊。這時,旁邊坐著的化人開口了:“我和王上只是去神遊了壹番。根本無需身體動彈哪!”這壹下,穆王嘗到了神遊的甜頭,不由遊興大發,心想神遊都如此有趣,那真正的遊玩更不知有趣多少倍呢!於是,穆王心中也沒國事了,也不惦記百姓了,他壹心要駕著他那八匹駿馬拉的車子,去周遊天下。

 說起穆王這八匹駿馬,可真是來歷不凡。它們是有名的禦者造父從誇父山上得來的野馬經過馴養以後獻給穆王的。這些野馬,原是穆王的祖父定了天下後散放在誇父山的戰馬的後代子孫,在野性中還保留著祖先的英武氣概。而且,造父不僅善於駕馬,還善於養馬,這八匹駿馬都是他壹手調養出來的。它們有的奔跑起來都足不踐土,有的比飛鳥還快,有的能夜行千裏,有的背上生有翅膀……神奇非凡。造父把這八匹駿馬獻給穆王之後,穆王就叫人把這些馬養在東海島的龍川附近。那裏有壹種草,名叫“龍芻”,人們都說:“壹株龍芻化為龍駒。”那些駿馬吃過之後,更是神奇無比,天下無雙了。

 周穆王動身去巡遊天下了。他叫造父替他駕了八匹駿馬拉的車子,帶了大幫隨從,選定了好日子,出發了。他從北方轉到西方,在陽紆山見了水神河伯;在休與山見過性情平和溫良的帝臺;在昆侖山遊覽過黃帝的宮殿;在赤烏族接受了赤烏人奉獻的美女;在黑水封賞了殷勤接待他的長臂國人……最後,到了大地的西極——崦嵫山,見到了他平日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甲子這天,是個好日子,周穆王便拿了白色的圭、黑色的璧,還有壹些彩色的絲帶去獻給西王母。第二天是乙醜,也是黃道吉日。穆王就借西王母的瑤池設下筵宴,款待這位西方至高無上的女王。西王母心中高興,在酒席筵前,唱了壹支不用樂器伴奏的歌。

 宴罷,穆王駕著車子,登上崦嵫山的山頂,叫人在山上樹立了壹塊大石碑,石碑上簡單刻寫了他見西王母的事跡;題額上還刻了幾個大字,叫做“西王母之山”。石碑的兩旁又種了幾棵槐樹,穆王也親自執鍤壅上,種了壹棵,作為和西王母友誼的紀念。臨到分別之際,西王母也憂傷地賦了壹首詩,以表示她對周穆王的惜別之情和期望之意。

 這之後,大家才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分了手。周穆王便從崦嵫山直接打道返回了中國。

 周穆王遨遊天下,眼界開闊,心胸舒暢,再加上各國進貢給他的營養寶物,使得他雖然荒唐壹生,卻也活了壹百零五歲,才壽終正寢了。這也可算是出人意料了。

  • 上一篇:電子期刊和紙質期刊的區別
  • 下一篇: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提供換電模式,飛凡F7實力如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