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經典導讀子畏於匡

經典導讀子畏於匡

子畏於匡

《論語》子罕第九篇第五章,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意思是,孔子壹行被圍困於匡地,說:“文王已經死了,其文化傳統不就在我這裏嗎?老天要喪失這個文化傳統,後來的人將不得這個傳統了;老天不喪失這個文化傳統,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樣呢?”

首先說壹下孔子為何受困於匡地。 《史記·孔子世家》載:將適陳,過匡,顏刻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從者為寧武子臣於衛,然後得去。這完全是壹場誤會,因為長相象陽虎,孔子差點背黑鍋,代小人受過。後來派人到衛國大夫寧武子作家臣請他疏通關系,得以解圍。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到孔子的文化自信,因為在當時天底下屬他是最精通最熟悉周代的禮樂文化禮樂制度,博學多才。孔子說他五十而知天命,周遊列國時,他已經很清楚自己身上的天命,就是繼承與發揚周文王開創的禮樂文明傳統。他已經非常自信了,老天派他來世上的文化使命,即天命所在,我想有可能是他五十而學易之後的開悟,可以通天,可以與鬼神對話的境界。那種自信爆棚,如雄視天下,舍我其誰?自然命不該絕,相信必有出路。

《論語》最後壹章,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就是說君子必須是知天命的人,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自己人生的使命擔當,而不枉此生。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敬而遠之,是實事求是的,但被有人曲解為是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者。孔子是相信有天命的,所以才有這種文化自信,能說出這種牛氣的話來,當然是來自他博學與開悟的底氣,把握住了人類文明發展所需要的兩把鑰匙:仁道與中道。正如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說:“人類在二十壹世紀還要生存下去的話,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我們要想樹立文化自信,還是要回到孔子那裏,吸取孔子的文化智慧。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必須建立在這個國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智慧上,結合當代廣闊的社會實踐,不斷繼承與發揚光大。不知當下蕓蕓眾生中,有多少這樣鐵肩擔道義的文化覺悟者?

  • 上一篇:籃球控衛技術的基本功是什麽?
  • 下一篇:羌族文化都有哪些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