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諺語10條
經典諺語10條,中國有很多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文化有的是非物質遺產,也有口口相傳下來的壹些傳統,但是很多的人對於我們的文化還是有些不太了解的,以下是關於經典諺語10條。
經典諺語10條1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水大漫不過船,手大遮不住天。
碾谷要碾出米來,說話要說出理來。
稻多打出米,人多講出理。
劈柴看紋理,說話憑道理。
壹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
壹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壹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
壹理通,百理融。
人怕沒理,狗怕夾尾。
人怕理,馬怕鞭。
其他經典的諺語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壹針不補,十針難縫。
壹爭兩醜,壹讓兩有。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好酒不怕釀,好人不怕講。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說話怕輸理。
壇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說。
水退石頭在,好人說不壞。
以勢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
有飯休嫌淡,有車休嫌慢。
壹羽示風向。壹草示水流。
煮飯要放米,講話要講理。
經典諺語10條2壹,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到頭。
要想做好事,幫助別人,壹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要麽不幫,要麽就幫到底,切忌半途而廢,否則還會落下埋怨。就好比借錢,要麽不借,借了就要做好收不回來的思想準備,否則遇到賴賬不還的,不但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還可能因此又多了壹個仇人。
二,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事情輪不到自己頭上,很難體會到別人的感受。往往只有等我們成家過日子了,生兒育女了,才知道生活的不易,才能深切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恩德。
三,不圖便宜不上當,貪圖便宜吃大虧。
很多人受騙了,上當了,覺得很委屈,怨天尤人,卻不知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騙子之所以能夠得逞,靠的就是人的貪心,老實本分,不占便宜,不貪意外之財,騙子哪裏還有可乘之機?
四,做壹行,怨壹行,到老不在行。
現在年輕人跳槽很厲害,幹哪行,哪行不好,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最後往往壹事無成。古人說行行出狀元,其實哪行都壹樣,不用盲目追潮流,不用羨慕那些處於風口浪尖的行業。應該幹壹行愛壹行,哪個行業,只要踏實肯幹,不怕吃苦,總會幹出成績。
五,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壹世窮。
吃和穿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粗茶淡飯、衣服整潔便可,這用不了多少錢。就怕不懂得節制欲望,不懂得量入為出,現在的商家很精明,極力在廣告詞上下功夫,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其實都是為了掏空妳的錢包,所以很多人盲目透支消費,都成了月光族,甚至負債累累。
六,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物極必反,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有到頭的時候,都將成為過去,不用擔心天會塌下來,看開了,也就沒那麽多煩惱痛苦的事情了。
七,吃過的饃饃不香,嚼過的甘蔗不甜。
我們之所以有很多欲望,往往是因為沒有得到,壹旦得到了,就感覺沒什麽意思了,甚至還會厭煩。就好比男女談戀愛,結婚前甜言蜜語,苦苦追求,結婚後,三天兩頭吵架,甚至過不下去了,還要離婚。明白了這點,我們就能把壹切看得淡泊壹些了。
八,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古人講:“無欲則剛”,只有清心寡欲,無求於人,才能挺起腰桿,才能正直無私,壹旦拿了人家好處,有了利益關系,做人的底氣就不足了。
九,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年時期的記性最好,可塑性最強,是讀書學習的最佳時期,等到年老了,想明白了,知道讀書有用了,但習氣已經養成,體力已經衰退,就已經晚了。
十,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人生苦短,可是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時間還很長,不知道珍惜生命,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把賺錢和享受當成人生的目標。等人到中年後才發現,日子過得壹天快過壹天,壹年快過壹年,尤其是得了絕癥,再想拿錢換命,都已經不可能了。
經典諺語10條31、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可準信。
親眼看到的事,還恐怕未必是真的;背後人的議論,怎麽可以信以為真。
元末明初四大傳奇劇本之《殺狗記》第七出有言:“官人,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可準信?二叔是讀書之人,只有敬長之心,那有害兄之意?”
古人雲: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對於別人議論他人的言語,最好是充耳不聞。那些流言蜚語,相信不得,就算是親眼所見的事情,也有可能看到的只是假象,更何況是那些不負責任的隨口壹說呢。
古人亦有雲: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如果壹個人熱衷於議論是非,說明他本身就有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處境,冷暖自知。壹個旁觀者如果橫加議論,說明他說話隨便,亂下判斷,這樣的人走到哪裏,哪裏就是是非的漩渦,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2、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遭受災禍或獲取幸福並無什麽門徑,全是人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子無然,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亦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其實是壹句符合客觀實際的處事箴言。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別人就是妳行為態度的壹面鏡子,妳是善意的,別人也會對妳表示善意;妳是惡意的,別人也會對妳表示惡意。所以說是禍是福,都是由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
3、攢錢好比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沙。
積攢錢財不易,敗毀家業卻很容易。
克非《春潮急》中寫到:“‘攢錢好比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沙’,頓頓吃幹飯,不是我們這號人!”亦作“興家好比針挑土,敗家就像水推沙”。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裏有這樣的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仔細想想,起高樓與宴賓客的時間,遠遠長於樓倒塌的時間。建設總是長遠而艱難,毀壞總是轟然崩塌,是壹瞬間的事。
梁武帝在侯景之亂時,發出了壹句感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復有何恨。但他這話是言不由衷的,正是自己親手弄丟了辛苦得來的.東西,才會遺憾滿腹,難以消釋。所以,每個人應該懂得珍惜,不要讓辛辛苦苦得到的東西輕易地失去。
4、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早知道今天會是這種情況,後悔當初不該那樣做。
《官場現形記》第十六回:“既有今日,悔不當初。我本來不要難為妳的,但是文某人少的錢總得補上。”亦作“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紅樓夢》第二十八回:“黛玉聽說,回頭就走。寶玉在身後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買,遺憾是壹環套壹環的,解決了這個,還
有那個,遺憾總是很多。但人不能壹味地自怨自艾,沈浸在懊悔的情緒裏不能自拔,應該壹切朝前看,用將來的獲得彌補往日的失卻,這樣既對社會有貢獻,也對自己有好處。
5、三月思種桑,六月思築塘。
春天養蠶時才想起種桑樹,夏天雨季才想起修水塘。比喻缺乏遠慮,事到臨頭才想辦法。
明代袁采《袁氏世範》中寫到:“今人往往抗旱之際常思修治,至收刈之後則忘之矣。諺所謂三月思種桑,六月思築塘,蓋傷人之無遠慮如此。
等到養蠶時才想到種植桑樹,怎會有好收入?等到六月裏莊稼要澆灌時才想到修築水塘,怎會有好收成?所以說沒有深謀遠慮的人是可悲的,因為缺乏遠見,常常錯失良機,最後扼腕悲嘆。為人處世,要高瞻遠矚,才能長遠。
6、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從禮上讓三分。
說話要謹慎,做事要禮讓。
《濟公全傳》 第壹百四十壹回:“我出家人以慈悲為門,善念為本,說話要留口德,不能明說,常言道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從禮上讓三分。”
良言壹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言能傷人,更能暖人,如何化傷人之言為暖人之語,全在壹念之間。若在急怒之時,話到嘴邊留半句,這便是口上留德。做事也不可太絕,禮讓三分,有容人之量,心中自然天地寬。
7、看我不重,看人不輕。
不看重自己,不輕視別人。
《生綃剪》第四回:“總之,看我不重,看人不輕,壹副水到渠成的肚腸,天理人心也肯多幫襯他幾分。”
老子曰:吾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壹個人有大患,首先就在於他把自己看得太重,如果不是把自己看得很重,那就不會斤斤計較,不會那麽在意得失,不會有那麽多煩惱、痛苦了。
過分看重自己還會導致壹個結果,那就是自然地看輕別人。這樣別人的需要和愛好等都得不到尊重,妳不尊重別人,別人就不尊重妳。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將自己與別人放在相等的位置上,既不看重自己,也不看輕別人,反過來也是,既不看重別人,也不看輕自己。
8、人無剛強,安身不牢。
人沒有剛強性格,難以在社會上立身。
《金瓶梅》第壹回:“常言:人無剛強,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上這樣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的人。”亦作“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人生不易,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有時甚至是災難。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是性格不夠剛強,很容易被生活的洪流擠兌得壹退再退,人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剛強有為,不斷進取。
9、事若求全何所樂。
處事樣樣都要求圓滿、齊全,哪裏還有愉快的時候。
《紅樓夢》第七十六回:“正是古人常說的好,‘事若求全何所樂’。據我說,這也罷了,偏要坐船起來。”《蘇州半園》:園主“知足而不求齊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園”,為與白塔東路陸氏半園區分,今俗稱“南半園”。入門處,原有王文治壹聯:“事若求全何所樂,人非有品不能閑”,點出了造園的立意。
季羨林先生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壹個“平凡的真理”。人生難完滿,而人也無完人,如若孜孜以求人與事的完美,無異於將壹條沈重的鎖鏈套在自己的身上,舉步維艱,悶悶不樂。正確的做法是正視現實,承認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寬以待人,也寬以待己。
10、去時留人情,轉來好相見。
舊謂與人相處,即使分別了,也要留點情面,日後好再相處。
《隋唐演義》第十四回:“古人說盡了:‘去時留人情,轉來好相見。’當初我叫妳不要這等炎涼,妳不肯聽。如今沒面目見他,妳躲了罷。”
《菜根譚》中說:“凡事當留余地,五分便無殃悔”。《格言聯壁》概括說:“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為人處世,我們應該做到“留有余地“,若對人、對己、對事不留余地就會無法補救,讓自己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