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繪本分類是以主題(內容,或說功能)來分,例如:概念學習、心理成長、知識、詩歌藝術、趣味等。我這篇想以“形式”來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壹。純繪本(以圖像為主)又可分為四小類。
(1)無字繪本。
這個應該不必解釋,完全以圖像來敘事。
(2)圖文合作。
此種最典型的範例便是《野獸國》《這不是我的帽子》等,文圖互助、缺壹不可,有時甚至文字與圖像說的是反話,方能營造效果(例如《母雞蘿絲去散步》中,文字十分平靜無波,圖像卻波折不斷。)
此類是繪本最大宗,還衍生出新品種。比如日本近年很紅的吉竹伸介的漫畫式繪本《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喔》等書,或更接近“圖像小說 graphic novel”的雙線式繪本,例如《雨果的秘密》。
此類中文原創的最佳範例,如臺灣幾米的《同壹個月亮》,賴馬的《早起的壹天》,劉旭恭的《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大陸作者的《團圓》《跑跑鎮》等。圖像風格除了符合文本需求,各種圖像細節(構圖、色彩、符號意義、圖案象征等)也協助簡潔文字骨幹,鋪填補實,完整呈現壹本書想說的核心價值。
(3)幼幼書(也有人說是“寶寶書”)。
此類針對幼兒概念學習的書,圖像必須明確易懂、單純正確,且不流於無趣的行為指導書或說教式。中文原創的最佳範例,如陳致元的“小豬乖乖”系列,便符合幼兒“引導而非權威指導”的心理。
(4)操作、遊戲書。
比如立體書(含翻翻書、找找書等操作、互動、參與類)。
二。精致插畫繪本這類其實就是“加上精美優質插畫的故事書”,它是先有文字,而文字可以獨立存在,就算沒有插圖,也是很完整的故事。
但加上“精致優質”插畫,便將文本提升到另壹個層次。中文原創的最佳範例,如:臺灣的王家珍與王家珠這對“珍珠姐妹”合作的《虎姑婆》,或張玲玲與劉宗慧合作的《老鼠娶新娘》,是完全可以與國際級繪本同放在壹個平面、毫不遜色的作品。
此類也最容易被魚目混珠。並非所有“加上插畫”的故事書就是繪本,重點在插畫品質!
(當然首先要有具文學性的文字。且所謂的精致插畫,不只是技法高超、畫得滿滿的,而是畫什麽、怎麽畫,是經過思考的,有其意涵的)。
太多“議題先行”的文本:說教意味濃厚、才看幾頁就知道結尾壹定是如何
(日本土井章史著《少兒繪本教程》中,有壹段寫著“身為編輯,有壹類作品絕對不會采用,就是打開馬上能預想到結尾,和“預定和諧”(萊布尼茲的哲學理論)的繪本。)
再加上配上老氣橫秋、線條與造型呆氣、毫無童趣的畫(不論什麽故事主題,都使用同樣的媒材,圖畫風格也數十本如壹本)。
這樣的“偽繪本”我從不給孩子看。時間有限、壹開始就要讀精品,養成閱讀好品味。何況書市上已有太多精品,何必浪費錢與時間讀這種不優的假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