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弗蘭克名言
1、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理解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實際所做的選擇,必須時人類的動機加以更細致的分析。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2、沒有免費的午餐原則提醒我們,要小心提防那些太過美好的機遇--因為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3、人們做出誠實的行為,不僅是因為害怕受懲罰,還因為要受同情和愧疚等道德情感的推動。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4、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賺取真正財富的唯壹方式,仍然是天賦、勤儉、幸運,再加上艱苦的勞動。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5、有例外,才能證明規律的存在。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6、從理論上來說,現金獎勵勝過同等價位的其他獎品。可人們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獎勵。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7、沒有契約式的承諾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寶貴的交易就做不成。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8、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新技術所節省下來的成本,並不會給生產者帶來更高的利潤,而是降低了產品的價格,使消費者受惠。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9、在很大程度上,人們所做的選擇,源於壹種想要構建、保持個人或群體認同的心理動機。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
高爾斯華綏名言池田大佐名言布萊爾名言分頁:12
弗蘭克爾的名人名言其實,我們早就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必須慢慢再學習才行。獲釋俘虜的這壹切反應,照心理學的說法,便是由於所謂的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使然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活著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義。如果人生真有壹點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
“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有壹樣東西妳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壹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人是壹種能夠負責的物種,他必須實現他潛在的生命意義。我這樣說,是希望強調:生命的真諦,必須在世界中找尋,而非在人身上或內在精神中找尋,因為它不是個封閉的體系。同樣地,我們無法在所謂的自我實現上找到人類存在的真正目標;因為人類的存在,本質上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事實上,自我實現也不可能作為存在的目標,理由很簡單,因為壹個人愈是拼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壹個人為實踐其生命意義而投註了多少心血,他就會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實現。換言之,自我實現如果作為目的,是永不能獲得的,它只是當自我超越之後的副產品而已。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根本上改革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我們應自行學習--並且要教導瀕於絕望的人--認清壹個事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已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沈思來答復,而該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復。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壹天、每壹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妳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妳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壹次。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囚徒成為什麽樣的人是壹種內在的自我決定的結果,而不僅僅是集中營影響的結果。因此,從根本上看,甚至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人都能決定他他將成為什麽——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甚至在集中營中他也可能保持人的尊嚴。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終有壹天,每位獲釋的俘虜在回顧集中營的種種經歷之時,將不復了解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當獲釋的日子終於來臨,每樣事物在他看來都像是壹場美夢。同樣地,終有壹天,壹切集中營的經驗在他看來,也將不過如壹場噩夢。
而重歸故裏的人最重要的壹個體驗,便是歷盡滄桑之後所享有的壹個美妙感覺:從今以後,除了上蒼,什麽都用不著畏懼了。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這種天真的質疑,是由於把人生看做借著積極創造某種有價值的東西而實現某個目標所致。我們早已徹悟,人生意義的涵蓋面不止於此,它包括生存與死亡,臨終與痛苦。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生活”並不是模糊不清的東西,它是具體的事物,正如生活的任務也是真實而具體的壹樣。它們形成了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是不同的、獨壹無二的命運。沒有壹個人及其命運可以與其他人及其命運相比較。沒有任何情形可以重復,並且,每壹種情形都要求人們作出不同的反應。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人類最後的自由,在已給定的環境下選擇態度的自由。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態度。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矛盾意向還可以用在睡眠障礙的病例中。對於失眠的擔心導致了對入睡的過度註意,而它又轉而使患者不能這樣做。為了克服這壹特殊的擔心,我通常建議患者不要試圖入睡,而是做相反的事,也就是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清醒。換言之,對於入睡的過度關註,產生於不能這樣做的預期性焦慮,必須用不要入睡的矛盾意向來代替,而入睡很快就實現了, 我要清醒壹晚上!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痛苦自應有其意義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人類在新近的發展階段中,又經歷到另壹種失落的痛苦,即壹向作為他行為支柱的傳統已迅速地削弱了。本能沖動不告訴他應該作什麽;傳統也不告訴他必須作什麽,很快地他就不知道自己要作什麽了,於是他愈來愈聽從別人要他去作什麽,於是他就愈來愈成為順從主義的犧牲者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認為我們如果以為人最主要的需求是平衡(生物學上稱為Homeostasis),是沒有緊張的狀態,那將是心理衛生上的壹種危險的錯誤觀念。人真正最需要的並非不緊張,而是為了某壹值得的目標而奮鬥掙紮。他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任何代價地解除緊張,而是喚醒那等待他去實現的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們這壹代處於現實主義的時代,因此我們要知道人真正是什麽。畢竟,人是發明奧斯維辛煤氣間的存在;但同時,人也是筆直走進煤氣間,口中念著天主經或猶太祈禱文的存在!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
壹個人可能被剝奪壹切,但他在任何情況下選擇自己的態度和方式的自由無法被剝奪,這是人類最後的自由。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日而異,甚至因時而異。因此,我們不是問生命的壹般意義為何,而是問在壹個人存在的某壹時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義為何。用概括性的措辭來回答這問題,正如我們去問壹位下棋聖手說:大師,請告訴我在這世界上最好的壹步棋如何下法?根本沒有所謂最好的壹步棋,甚至也沒有不錯的壹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壹特殊局勢,以及對手的人格型態而定。人類的存在也是如此,壹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他的生命無法重復,也不可取代。所以每壹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Our greatest freedom is the freedom to choose our attitude.
我們最大的自由是選擇態度的自由。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當事人勢必容易忽略現實中的確存在著、而且可堪運用的機會。把目前的暫時存在(provisional existence)當成虛幻不實的存在--這種態度本身正是使俘虜喪失其生命力的壹大重要原因。人壹旦有了這種態度,任何事物看在他眼裏都顯得毫無意義。他忘了艱困的外在環境通常能給人壹個機會,讓人超越自己,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長。他不把集中營的困境看成是考驗內力的試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輕蔑它,當它是無足輕重的玩意兒。他寧可闔上眼皮,耽溺於過去。這樣的人自然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幽默在使人遠離和超越環境方面的能力更強大 培養幽默以及運用幽默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是人們掌握生活藝術時學會的壹種技藝。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壹個人若能接受命運及其所附加的壹切痛苦,並且肩負起自己的十字架,則即使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照樣有充分的機會去加深他生命的意義,使生命保有堅忍、尊貴、與無私的特質。否則,在力圖自保的殘酷鬥爭中,他很可能因為忘卻自己的人性尊嚴,以致變得與禽獸無異;險惡的處境,提供他獲致精神價值的機會;這機會,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棄,但他的取舍,卻能夠決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要大膽地說,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麽東西能幫助人在最壞的情況中還能活下去.除非人體認到他的生命有壹意義。正如尼采充滿智慧的名言:參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獨立,即便是身心於恐怖如斯的壓力下,亦無不同。“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壹已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人並非完全被制約及被決定的,而是他自己要決定向情境屈服還是與之對抗?換言之,人最後是自我決定的。人不僅僅是活著而已,他總是要決定他的存在到底應成為什麽?下壹刻他到底要變成什麽?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都應追問生命的意義;並且,每個人只有通過承擔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過成為負責任的人才能對生活做出反應。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過去的意義” 那些由於不能看到任何未來目標而任憑自己墮落的人,常常陷入對於過去的回憶之中。我已經提到的,存在著壹種趨勢,回憶過去,用壹種不同的方式,使得帶有所有壹切恐怖的現在變得更少真實。但是,在對於現實存在的回避中存在著壹種危險。它使人容易忽視那些能夠使集中營生活變得積極的機會,而且,這種機會確實存在。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不是被給予的,而是被提出的。 ----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妳要像妳是死而復生壹樣地過妳現在的生活。 而且妳要像妳曾經過重大過失而且現在還可能再 有過失壹樣去生活。 ----弗蘭克爾
正如對幸福的尋求是自我欺騙壹樣,壹味追求壹顆善的良心只會使我們失去發現它的機會,因為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變成了偽善的人。 ----《弗蘭克爾:意義與人生》
羅伯特·麥基的名人名言妳以為妳知道自己是誰,卻常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為內心潛藏的東西感到震驚。換言之,如果壹個情節完全按照妳最初的計劃展開,那麽妳的寫作方法便過於拘謹,沒有給妳的想象和直覺留出余地。妳的故事應該讓妳壹次又壹次地感到吃驚才對。漂亮的故事設計是所發現的主題、起作用的想象以及靈活而明智地施展著手藝的頭腦的壹種珠聯璧合的統壹體。 ----羅伯特·麥基《故事》
最優秀的作家都有壹副辯證的靈活頭腦,可以輕易轉換觀點。他們既能看到正面,也能看到負面,還能看到所有不同程度的反諷,並真心實意令人信服地找出這些觀點中蘊含的真理。這種全知迫使他們變得更有創造力、更有想象力,且更有洞察力。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所表達的即是他們所深深相信的,但這壹切都來自他們對每壹個鮮活問題的精心權衡以及對其各種可能性的切身體驗。 ----羅伯特·麥基《故事》
故事講述是對真理的創造性論證。壹個故事是壹個思想的活證據,完成思想到動作的轉換。故事的事件結構是壹種手段,妳通過它來表達妳的思想,並隨後將其證明……且絕不采用任何解釋性的話語。 ----羅伯特·麥基《故事》
我們的寫作水平應該在他們之上。觀眾希望我們把他們帶到極限,帶到所有問題都得到回答、所有情感都得到滿足的地方——故事主線的終點。 ----羅伯特·麥基《故事》
我們都心懷希望,無論命運如何與我們作對。 ----羅伯特·麥基《故事》
危險之處在於:當妳的前提是壹個妳感到必須向世人證明的思想,而妳把故事設計成壹種對那壹思想不可否認的論證之時,妳便已把自己推上了壹條說教之路。 ----羅伯特·麥基《故事》
故事和生活之間的重大差異是:在人類的日常生存狀態中,人們采取行動時總是期望得到世界的某種有效反應,而且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他們所期望的東西,而在故事中,這些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則被揚棄。 在故事中,我們將精力集中於那壹瞬間,且僅僅是那壹瞬間,人物在那壹瞬間采取行動,期望他的世界做出壹個有益的反應,但其行動的效果卻是引發出了各種對抗力量。人物的世界所做出的反應要麽與他的期望大相徑庭,要麽比他期望的反應更為強烈,要麽二者兼有。 ----羅伯特·麥基《故事》
第二個是負面反諷: 如果妳壹味地癡迷於妳的執著,妳無情的追求將會滿足妳的欲望,然後毀滅妳自己。 ----羅伯特·麥基《故事》
在現實中,由於善與惡在人性中所占的比重相等,惡壓制善和善戰勝惡的機會相同。我們既是天使也是惡魔。如果我們的天性能向任何壹邊稍稍傾斜,那麽所有的社會難題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會被解決幹凈。但是,我們是那樣的分裂,以致不可能確知我們彼時將會是什麽樣子。此壹時,我們建造了巴黎聖母院;而彼壹時,卻建造出奧斯威辛。 ----羅伯特·麥基《故事》
主人公必須具有移情作用;同情作用則可有可無。 ----羅伯特·麥基《故事》
他們的故事揭示出,人類本性中具有與生俱來的好戰、嗜殺的壹面,而戰爭只不過是這壹維度的邏輯延伸,使我們不無戰栗地意識到,人類喜歡做的事情,就壹定會去做——千萬年來如此,當下如此,在壹切可以預見的將來依然如此。 ----羅伯特·麥基《故事》
觀眾紐帶觀眾的情感投入是由移情作用而黏合的。如果作者未能在觀眾和主人公之間接上壹根紐帶,那麽我們就會坐在影片之外,感覺不到任何東西。 ----羅伯特·麥基《故事》
權威人士,如柏拉圖,擔心的威脅並非來自思想,而是來自情感。那些當權之人永遠不想讓我們去感覺。思想可以被控制和操縱,但情感卻是發自內心且不可預料的。藝術家之所以能對權威構成威脅,是因為他們揭露了謊言並激發了思變的激情。 ----羅伯特·麥基《故事》
創造出真正被動的主人公是很糟糕的,然而不幸的是,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如果壹個故事的主人公沒有任何需要,不能做出任何決定,且其行為也不能影響任何層面的變化,那麽,這個故事也就不成其為故事。 ----羅伯特·麥基《故事》
在故事的心臟跳動的,是比純粹的言語更為深奧的東西。 而且在故事的另壹端還端坐著另外壹個同等深刻的現象:觀眾對這壹材質的反應。 ----羅伯特·麥基《故事》
主人公必須至少有壹次機會達成欲望。 ----羅伯特·麥基《故事》
不要成為思想的奴隸,而應讓自己沈浸在生活之中。 ----羅伯特·麥基《故事》
壹條受人敬仰的好萊塢格言警告說:“電影講究的就是最後二十分鐘。”換言之,壹部影片要想在世上有成功的機會,最後壹幕及其高潮必須是最最令人滿足的體驗。因為,無論前面的九十分鐘成就了什麽,最後壹節如果失敗的話,這部影片在首開周末就會死去。 ----羅伯特·麥基《故事》
故事的靈感也許是壹個夢,其最後效果也許是審美情感,但只有當作者沈迷於嚴肅思想時,壹部作品才能從壹個開放式的前提,進展為壹個圓滿的高潮。因為藝術家不僅需要表達思想,還需要證明思想。僅揭示出某壹想法是遠遠不夠的。觀眾不僅需要理解,還需要相信。妳要讓全世界觀眾都在離開妳的故事之後,依然相信妳所講述的故事是對人生的壹個切實比喻。 ----羅伯特·麥基《故事》
第壹個是正面反諷: 對當代價值——成功、財富、名譽、性、權力的過分追求——將會摧毀妳,但妳只要能及時看清這壹真理並拋棄妳的執著,便能使自己得到救贖。 ----羅伯特·麥基《故事》
究竟何謂“娛樂”?娛樂是壹種儀式:端坐在黑暗之中,凝視著銀幕,全神貫註地投入壹種人們希望將會是令人滿足、意味深長的情感體驗。任何影片只要能夠召集、主持並成功完成這種故事儀式,即是娛樂。 ----羅伯特·麥基《故事》
從靈感得到激發的那壹刻起,妳便進入了虛構的世界以尋找壹個設計。妳必須在開始和結尾之間建立起壹座故事之橋,壹個可以從前提壹直跨越到主控思想的事件進展。這些事件回響著壹個主題的兩種互相矛盾的聲音。在壹個序列接著壹個序列,且常常細化到壹個場景接著壹個場景的設計中,正面思想及其負面的反思想壹直都在爭論,妳來我往,創造出壹個戲劇化的辯證論戰。而在高潮中,這兩個聲音裏將有壹個勝出,成為故事的主控思想。 ----羅伯特·麥基《故事》
我們認識到,理想主義和悲觀主義是經驗的兩個極端,生活很少完全充滿陽光和草莓,也並非全是厄運和慘痛,它二者兼有。 ----羅伯特·麥基《故事》
庫布裏克知道,如果他能給予人類足夠的彈藥,那麽人類必定會開槍打死自己。 ----羅伯特·麥基《故事》
如福爾摩斯法官指出,我們必須相信思想的自由市場。如果每壹個人都被賦予壹份發言權,即便是非理性激進的或殘酷反動的,人類也會從所有可能性中挑揀出正確選擇。沒有壹種文明,包括柏拉圖的在內,是因為其公民明白了太多真理而招致毀滅的。 ----羅伯特·麥基《故事》
我們之所以總是在“最好”和“最壞”之間伸展,是因為故事若要成為藝術,並不是講述人類體驗的中間地帶。 ----羅伯特·麥基《故事》
壹個人物世界中最近的對抗力量圈便是他自己的本體:情感和情緒、頭腦和身體,這壹切的壹切從此壹時到彼壹時都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以他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應。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羅伯特·麥基《故事》
生活教導我們,任何人類欲望的價值尺度與對它的追求所冒的風險都是成正比的。價值越高,風險便越大。我們將最大的終極價值賦予那些需要最大終極風險的東西——我們的自由、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靈魂。 ----羅伯特·麥基《故事》
愛情既有歡樂也有痛苦,剪不斷理還亂、刻骨銘心、撕肝裂肺,既溫柔又殘忍,我們之所以依然苦苦尋求,是因為沒有它,生活便失去了意義。(影片《安妮·霍爾》、《曼哈頓》、《為妳瘋狂》所表現) ----羅伯特·麥基《故事》
作家如果沒有哲學家的思維,並保持堅定的信念,就不可能臻於卓越之境。 ----羅伯特·麥基《故事》
羅伯特·弗羅斯特經典語錄1.黃色的樹林裏分出了兩條路,而我只選擇了其中的壹條,走完了壹生。
2.黃色的樹林裏有兩條岔開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壹時間走兩條路,我選擇了少人行走的那條,這就造成了壹切的差異。
3.兩條道路分散在樹林裏,而我選擇的那條更少人跡,從此決定了我人生的迥異。
4.妳們接受教育,是為了當妳們到了某個特定階段時,能夠接近妳們鐘情的東西:不管是壹首詩,壹個理想,壹個黨派,壹項事業,還是壹個英雄。
5.受過教育是指能夠既不發脾氣也不喪失自信地傾聽幾乎任何話語。
6.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那壹條,壹生就此改變。
7.樹林美麗、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諾言尚待實現。還要奔行百裏方可沈睡。
8.所謂詩,就是翻譯之後失去的東西。
9.文學可分成兩類。悲哀的文學和抱怨的文學。前壹類是關於人類永久的生存狀況,後壹類帶有某時某地的文學痕跡,也許真切、動人,但不是偉大的文學。
10.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壹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壹條,從此決定了我壹生的道路。
11.我卻選擇了人跡更少的壹條,從此決定了我如今的不同
12.我是壹個熟知黑夜的人,我曾在雨中出門在雨中回來,我曾壹直走到城市最遠處的燈火。
13.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壹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壹片森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卻選擇了人跡更少的壹條,從此決定了我壹生的道路。
14.以自己的方式下地獄是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
15.閱讀,我很喜歡把它想成是旅程,我們在熟悉的實存世界裏流放自己。
16.最好的出路永遠是朝前走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