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刺是中國古代關於詩歌社會功能的壹種說法。“美”即歌頌,“刺”即諷刺。
在封建專制主義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統治者在提倡美詩的同時,認識到刺詩也是幫助他們“觀風俗,知得失”的壹個重要方面,因此加以倡導,並主張“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表現了壹定的政治氣魄。但他們從維護統治者尊嚴和維護封建禮治出發,又對刺詩作了種種限制,如強調“主文而譎諫”、“止乎禮義”等,這就使得刺詩的功能並不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前者如《毛詩序》論述《詩經》中的《頌》詩時所說“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後者如《毛詩序》論述《詩經》中的《國風》時所說“下以風刺上”。
美刺的解釋
稱美與諷惡。多 用於 詩文。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 :“篇章以陳美刺,論難以覈有無。”?
《詩·召南· 甘棠 序》 “美 召伯 也” 唐 孔穎達 疏:“至於變詩美刺,各於其時,故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唐 白居易 《策林·議 文章 》 :“今褒貶之文無覈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魯花赤德政詩後》 :“予聞 《國風》 《雅》 《頌》 ,詩之體也;而美刺風戒,則為作詩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