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太極拳理論知識

太極拳理論知識

太極拳理論知識

 概述

 太極拳起源於中國,其動作剛柔相濟,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傳統拳術。太極拳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傳播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太極拳雖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氣動功力等方面各派有異,但都具有疏經活絡、調和氣血、營養腑臟、強筋壯骨的功效。 太極拳作為拳術之壹,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至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術家王宗嶽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壹詞源出《周易?系辭》,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壹的意思。

 天地之間,世界之上,萬物與機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樹木花草,山嶽樓臺,看似靜止,無不在漸漸老化。俗語說,只有?變?是不變的。太極拳就是要把種種變化,在拳演練出來。動靜開合,剛柔快慢,上下左右,順逆纏繞,忽隱忽現,虛虛實實,綿綿不斷,周身壹家,壹動無有不動,顯時氣勢充沛,隱時煙消雲散,以意帶力,到點融化於全身,做到勁斷意不斷,然後再輕輕啟動,揮灑自如。壹意壹念,壹舉壹動,隨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達到養生、防身的效果,這就是太極拳。

 發展簡史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許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張三豐、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張三豐、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陳王廷和王宗嶽等幾種不同的說法。沒有充分史料可以證明太極拳是張三豐所創,但戚繼光的32勢長拳理論早於陳王廷,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原本也為陳式太極拳所缺欠。可見太極拳並非壹人所創,而是前人不斷開發、總結、整理、創新、發展而來的。縱觀近、現代太極拳的發展就可見壹斑,事物只有不斷發展才具有生命力。這足以說明太極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據中國武術史學家唐豪等考證:太極拳有兩大分支,壹支傳承於武當派武術之中,秘不外傳,只有趙堡太極拳傳承於外;另壹支最早傳習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依次流傳給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是陳王廷,他是壹位卓有創見的武術家。

 太極拳數百年來代代有傳人,綿延不絕,名手輩出,流派紛呈(分陳、楊、武、吳、孫等派)。追根溯源,它的發祥之地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溫縣縣東清風嶺上,六百年前為常陽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澤州(今晉城)人陳蔔率全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溫縣城北,立村陳蔔莊 ,越二年,因嫌地勢低窪,復遷常陽。後因陳氏人丁繁衍,家傳武術在附近又大有聲望,加之村中有壹條南北走向的大溝,久而久之,便易常陽舊名為陳家溝。陳氏總結了許多拳術套路。計有五套拳、五套錘、十五紅、十五炮、紅炮錘、壹百單八式長拳以及別開生面的演練方法雙人推手等。又據此理,創編了刀、槍、劍、棍、鐧、雙人粘槍等武術器械套路。這些拳械套路均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都分陰陽(即虛、實、柔、剛、靜、動等),形成了太極拳械的雛形,在陳氏家族中世代相傳,形成陳氏太極拳。 陳氏十四世的陳長興,在祖傳太極拳的基礎上再樹裏程碑。他將陳王廷編的壹至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為陳氏太極拳壹路二路,後人稱之為?老架?,他還大膽地打破門規限制,拳傳外姓,收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楊福魁(露禪)為徒。楊福魁藝成回鄉後,教拳於北京,因教拳需要,將師傳老架太極拳中的高難度動作逐步舍棄,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成為目前流行的楊氏太極拳,滿族人全佑跟楊福魁之子楊班候學得楊氏小架太極拳後,傳與其子鑒泉,在上海開辦武學,將師承太極拳修改定型成另壹家,因鑒泉後從漢姓吳,故世人稱其為吳氏太極拳。

 1.來源

 太極拳的來源有下列3個方面:①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術極為盛行,出現了很多名家、專著和新拳種,太極拳就是吸取了當時各家拳法之長,特別是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而編成的。②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之術。太極拳講究意念引導氣沈丹田,講究心靜體松重在內壯,所以被稱為?內家拳?之壹。③運用了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陳式太極拳要求按經絡通路,螺旋纏繞,以意行氣,通任督二脈,練帶脈、沖脈。各式傳統太極拳也皆以陰陽五行學說來概括和解釋拳法中各種矛盾變化。

 2.發展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太極拳發展很快,打太極拳的人遍及全國。當前,僅北京市公園、街頭和體育場就設有太極拳輔導站數百處,吸引了大批愛好者。衛生、教育、體育各部門都把太極拳列為重要項目來開展,出版了上百萬冊的太極拳書籍、掛圖。太極拳在國外,也受到普遍歡迎。歐美、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太極拳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已有30多種太極拳書籍出版,許多國家成立了太極拳協會等團體,積極與中國進行交流活動。太極拳作為中國特有的民族體育項目,已經引起很多國際朋友的興趣和愛好。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並在起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很多科研部門對太極拳正在進行研究。通過從醫學、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病、肝炎、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

 太極拳是壹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它是技擊術和《孫子兵法》的有機結合。因此,太極拳特別是楊氏太極拳,拳勢簡單、易學易練,正在以其獨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愛。

 基本動作

 太極拳以? 掤 、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 顎 、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壹。

 八種勁法中, 掤 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托舟,如 戥 稱量;是知覺力,壹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 掤 勁,若掌心由外向內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 掤 勁交叉向外 掤 出,則稱為擠勁。 掤 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後,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壹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於雙手用力壹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頭懸 含胸 拔背 用腰力發出;采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後下沈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壹般是先采後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擋開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

  • 上一篇:紋身圖案女(獨特的藝術表達)
  • 下一篇:艾炙的好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