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安徽黃山的民俗傳統

安徽黃山的民俗傳統

壹、黃山節令習俗

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歷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壹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壹帶還曬幹豆腐,稱“臘八豆腐”。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做米?,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壹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壹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竈,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竈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竈”。祈求竈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壹家人畜平安。小年這壹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制祖先遺像。設燭臺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掃除塵埃,幹幹凈凈迎接新年。

除夕:諺雲“趕忙三十夜,清閑初壹朝”。吃個年夜飯,午夜放個炮竹什麽的,這與外地的差別倒是不大。

春節:大年初壹,大家都穿戴壹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這壹天,講究忌諱,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下鍋煎炒(忌吵),不沾掃帚,不向門外潑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罵兒童。認為犯忌為不吉,本年就會有破財、生病及其他災禍。祁門縣還有“喊年”的習俗。即正月初壹、初二兩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為領班,組織青年及男童,排成長蛇陣,挨家喊拜年,每至壹戶,由領班者高喊被拜年的當事人名字並加上稱謂,或者說:“向寶廳拜年”,或者以稱謂喊拜。受拜者旋即應聲說“多謝大家來了”,喊年者齊復聲:“應該來的”。別有壹番意思。

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晚上還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畫像前擺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戶戶還要張掛彩燈,徽州區巖寺鎮的元宵戲燈最為盛行。

二月二:農歷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徽州稱為“龍擡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在農村,這壹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閑過壹天。績溪縣的規矩,這壹天還有包紮壹生糯米壹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壹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其他的節令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等,徽州地區也有濃厚的地區民族特色,我們將在以後的時間裏繼續推出。

二、黃山生產習俗

徽州舊時各生產行業,如做農、從意、經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規習俗。農村要祭“五谷神”,祈求莊稼興旺;天旱常興“求雨”,素食齋戒,做道場祭拜龍女菩薩;耕牛轉讓時,買主要帶牛繩將舊牛繩換下,叫做“斷索”,表示買賣雙方均不得反悔。磚工建房上門枋時,要宰殺公雞,將雞血淋門口,叫做“祭門神”,並口念祭詞“雞血淋到東,恭賀東家添兒孫;雞血淋到西,恭賀東家多添丁。”眾人互相呼應,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魯班師傅”,最忌諱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為坐冷板凳,即無生意可做。商店家設“財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帥”,以求生意興隆、賺錢發財等等。

開秧門:農村每年早稻的第壹次插秧稱為“開秧門”。歙縣這壹天要設宴請“田公、田母”,朝拜時,先插先插三根香於田埂,還要虔誠跪拜。休寧、屯溪這壹帶,當家人去秧田選定“門向”,然後帶泥拔出壹塊秧苗,置於茶盤,捧送回家放在貢桌上,祭拜天地後,將帶泥秧苗倒甩上閣板,已全部粘上為無災無害生長良好的好兆頭。牛福會:專門為耕牛保安祈福的組織。凡願入會的農戶,每頭耕牛交壹二元銀洋作為牛福會基金。會員的耕牛被盜或走失,報經值年會首(壹年壹任),即派人四處尋查,無償地歸還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會中領取壹些救濟金作為補償。

打鑼封山:山區為保護森林形成許多條規習俗,打鑼封山就是較為流行的壹種。每年冬季,村或鄉定人鳴鑼,口中呼喚所封山場的地名,串村走戶,昭示禁戒規約。此後,家家戶戶,互相告誡,不得犯戒。鳴鑼同時,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標明禁山範圍。

接財神:徽州以農歷五月五為財神日,工商業者多在這天接財神。

開張禮:徽州新店開張這天,要在店門口披紅結彩,掛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還奏樂,以示慶祝。對開張這壹天上門的顧客,象征性的手下紅紙包(貨幣退還),同時贈送壹定的貨物,如布店贈3尺紅布,百貨店贈送壹件日用品等。

學藝:民國時期,學藝拜師必須經過中薦人出面,為師徒雙方商議協約。洽妥後,徒弟要辦拜師酒,向師傅行大禮。磚工學藝,壹般壹年出師;木工學藝,則為三年,均無工資,師傅只供給夥食。三年升為夥計,師傅給壹定的生活費,藝成後才離師營生。

三、黃山茶道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壹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壹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黃山為茶葉之鄉,出品之黃山毛峰、祁門紅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壹)、太平猴魁等,享譽海內外,黃山人生在這好山好水之間,自然怡情山水,有了這傳世的茶道。

古人飲茶,註重壹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現今社會的人們,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閑情逸致,然而,品茶也並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壹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

“茶道”壹詞可簡單地解釋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壹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認為它是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實茶道源於中國,唐宋時期,由日本的留學生從中國傳人日本,就連茶道壹詞最早也見於唐代的《封氏見聞記》壹書。南宋時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為“茶祖”的禪師榮西,曾二度來到中國學佛,回國時帶回了茶籽和種茶技術,後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廣到民間,成為頗具特色的日本傳統飲茶習俗。

徽州人壹年中,飲茶不斷,但比較集中成習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畢,壹杯香茶,細品滿飲,清新的空氣與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飲”之說。所以朝茶講究細品。午飯之後,濃茶壹杯,消食健胃。喝午茶與朝茶不同,他講究的是濃。夜幕降臨,壹杯香茗飲庭院,壹天勞作的疲倦頓消,代之逍遙與愜意;冬夜,熱茶伴火爐,融融暖意彌心間,夜茶講究的是舒適、隨興。黃山人沏茶,很講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錫壺膽,茶葉放膽中,膽放壺內,但上有細孔,汁出葉不出,便於飲喝。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禮》,禮儀甚嚴,作為待人的茶禮就更講究,俗話說“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客到,主人第壹禮便是上茶。貴客來,或遇喜慶,講究吃“三茶”,即棗栗茶(吃蜜棗煮板栗下茶),雞蛋茶(吃五香雞蛋下茶)、清茶。大年初壹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來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禮、新女婿上門要吃三茶。

  • 上一篇:美國傳統美食
  • 下一篇:宋亞軒用鍋蒸蝦片問咋沒反應,他還有哪些搞笑的瞬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