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傳統民間絕活毛猴是壹種三四厘米高的工藝品,渾身布滿密密麻麻的棕色或白色的細絨毛,通體稍有些透明,乍壹看,還以為是真毛猴兒的標本,其實,它只是壹種供人們玩賞的精巧手工藝品。仔細觀看,毛猴是用蟬蛻(知了殼)和辛夷(玉蘭花骨朵)制成的。制作時用帶有絨毛的辛夷做身子,截取蟬蛻的頭和爪子粘連上去,便能創作出千姿百態、別有風趣的毛猴來。毛猴作為壹件民間工藝品出現在北京,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那時,北京有壹位人稱“猴汪”的汪姓藝人,專門制作毛猴,用毛猴來模擬人們的勞動和生活,作品有“推小車的”、“賣冰糖葫蘆的”、“挑剃頭擔子的”……正所謂民間“七十二行”。他把制作好的毛猴粘在小紙片上,拿到東安市場、護國寺和隆福寺等廟會上出售,物美價廉,深受兒童的喜愛,成為北京傳統的兒童玩具和供人們欣賞的民間手工藝品。 北京作為幾朝都城,各省各族人民的聚散處,受到八方的影響,各種風格的工藝品精彩紛呈,像什麽壽山石、巴林石、青田石等奇石擺件,彩蛋、根雕、煙壺、茶壺、銅器、花瓶等無壹不擺在多寶槅上,成為收藏珍品。 “毛猴”是壹種民間工藝品,它是用中藥裏的蟬蛻(即知了殼)和辛夷(即玉蘭越冬的花骨朵)制成的,用料雖簡單,但制作者的藝術構思卻非常巧妙。他們憑著對社合上各種人物形象的觀察和個人的感性認識,將帶絨毛的辛夷作身子,截取蟬蛻的***和爪粘連上去,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做成千姿百態的藝術品。據說,北京“毛猴”的歷史源自清代道光年間,主要是模擬人的動作和生活場景,反映市井生活。老舍夫人胡潔青特為“毛猴”題詩:“半寸猢猻獻京都,惟妙惟肖繪習俗,白描細微創新意,二味飲片勝璣珠。”
過去,毛猴作品主要以反映社合行業、民情風俗為多,有剃頭的、掏糞的、倒水的、推小車的、賣糖葫蘆的、算卦的……有的能成力壹組完整的藝術作品,如“縣官出巡”、“娶親行列”等等。近年,作品的題材也有創新,除保持傳統題材外,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毛猴已經由兒童玩具發展成室內案頭陳設品,被國際友人所稱贊,成為壹種最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
上一篇: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人壽中國下一篇:肇慶特產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