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單單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並不代表病痛的迎刃而解,更不代表患者具備了正常行走的能力 。我們遇到許多患者在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依然被膝蓋問題所困擾。術後患者經常有這樣的疑問“術後好久了,為什麽還是沒法上下臺階?”,也有人抱怨“腿壹直沒勁,走壹會就累了” ——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裏呢?
誤區: 傷筋動骨需要壹百天靜養?
對於中國人而言,“傷筋動骨壹百天”這句話,絕對是深入人心。其實所謂的“靜養”是很有學問的,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帶來後續更多的問題。很多手術後的朋友們,為了讓自己恢復的“更快更好”,除了上廁所外,全天候老老實實躺在床上靜養。結果,細心的人很快就發現,怎麽大腿變“苗條”了?
朋友們,這不是減脂,這是赤裸裸的“減肌”!
只要下肢處於無負重的狀態下,並且沒有做針對性的訓練,肌肉纖維就開始流失。很快壹周後,就能從肉眼上察覺肌肉變小變松弛了,這便是萎縮的開始,在專業領域稱之為“ 廢用性肌萎縮 ”。
當膝關節出現疾病時,廢用性肌萎縮最常見的部位就是在 股四頭肌 上。股四頭肌位於大概大腿前面的肌肉,是人體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肌群之壹,是我們走路、上下樓梯、蹲起等動作時的主要力量來源。該肌肉壹旦萎縮,將使膝關節失去保護,變得不穩定,不僅可使癥狀加重,還不利於膝關節的康復。所以必須通過康復訓練使股四頭肌肌力加強,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緩解疼痛,提早康復。
研究顯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進行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之前普遍存在有20%的股四頭肌肌力缺陷的癥狀。即使手術後立即進行基本的標準化康復療程,但在術後壹年內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以達到40%。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表示股四頭肌的缺陷也與步行速度的減緩和爬梯能力的下降緊密相連。
現在我們意識到了平躺靜養帶來的肌肉萎縮問題。但是手術後,傷口剛剛愈合伴隨疼痛,無法自己進行大重量的力量或者負重訓練。我們應該如何保持肌肉含量呢?
正確的 康復“姿勢” : 神經肌肉電刺激改善股四頭肌肌力不足
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是應用低頻脈沖電流刺激運動神經和肌肉以引起肌肉收縮的方法。NMES引起的運動神經沖動與主動運動中由大腦發出至運動神經的沖動是壹致的,因此其發展肌肉的效果與運動類似。研究員將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與術後康復的傳統肌力訓練融合在壹起,結果表明接受了神經電刺激的患者比傳統力量訓練的患者步行速度要快,並且降低肌肉力矩帶來的劣勢。?2017年2月,根據JOSPT在壹研究報告中顯示,患者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48小時後開始接受 傳統力量訓練和神經肌肉電刺激相結合 的康復療程。研究者針對手術肢與健康肢的股四頭肌的肌力和肌肉纖維激活程度,進行了3周、6周和12周的跟蹤。結果證明12周後患肢的股四頭肌激活程度從72.9%增強到93.5%。患肢肌力 比術前增強了56% ,甚至超過健康肢的肌力。
可見,電刺激能有效保持甚至提高肌肉力量。那麽神經肌肉電刺激的作用是什麽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電刺激模式的基本原則:喚醒機制
神經肌肉電刺激會有選擇性的首先募集快肌纖維。快肌纖維是廢用性肌萎縮中首先流失的肌肉組織。因此神經肌肉電刺激提供必要的神經驅動去刺激股四頭肌,從而抑制廢用性肌萎縮帶來的負面影響。據2005年美國《運動與鍛煉中醫學和科學》學術期刊數據統計, 神經肌肉電刺激能增加27%的肌肉力量 。
·?減少術後腫脹對股四頭肌肌力的抑制作用
臨床上也證實了術後運用在股四頭肌上的神經肌肉電刺激具有抽送(肌肉泵)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率,減少組織腫脹。
· 提高最大攝氧量,減少血液中乳酸含量
對於體弱者來說,手術後結合普通力量訓練和神經肌肉電刺激進行綜合康復治療能減少運動對心血管的壓力,降低運動中產生的乳酸的堆積。運動結束後對於電刺激的運動還能有效的緩解肌肉酸痛與緊張。
說到這兒,肯定很多朋友就會關心什麽樣的人群能接受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治療周期、治療強度、有哪些禁忌或副作用等等壹系列問題。這些參數都是需要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通過嚴格標準去控制的。有我們中康美復專業人士做後盾,妳們都不用擔心了
請記住: 神經肌肉電刺激 所帶來的是:
?
更快的恢復!
更有效的激活!
更 強 的 力 量!
?更 少 的 損 傷 !
?更 ?穩 ?的 ?保 ?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