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這個軍事歷史迷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他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用“傳奇”來形容。在美國歷史上,壹***有過10位五星上將,他是其中之壹;在所有五星上將中,他是唯壹壹位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然而, 1942年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北非戰場盟軍司令時,德國在廣播裏大肆宣揚:“美國用德國人打德國”。其實,對方的本意是“挑撥離間”,卻讓人們重新審視這個“德裔”美國人憑什麽讓德軍這麽怕他?他有什麽樣的人生歷程呢?
艾森豪威爾繼承了日耳曼民族勇敢、誠信的傳統。
1890年艾森豪威爾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壹個小山村——阿比林。近130年前的阿比林是壹個破舊、骯臟的農村,盡管他的父親是壹個技術員,薪酬稍高些,但6個孩子的負擔讓他們的生活很拮據,甚至可以用貧窮來解釋。
這樣的生活狀況似乎並不影響艾森豪威爾“茁壯成長”。兄弟之間解決矛盾的方式常常是拳頭,而排行老三的艾森豪威爾是兄弟中打架最狠,精力最旺盛的壹個,自然挨鞭子最多的也是他。不過,他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少年拳擊手。
艾森豪威爾十分熱愛他的家鄉,這裏的人不富裕,但都很真誠、善良,盡管他是“武林高手”,卻從不恃強淩弱,反而因為他謙和、好相處,認識了許多朋友,周圍的人對他都很友好。他學會了自強自立,也學習到了許多的生存本領。
從小學到中學,艾森豪威爾的學習壹般,但酷愛軍事和歷史,漢尼拔是他的“心中偶像”,因為他的豐功偉績都是由他的對手記錄下來的。他認為自己的性格與漢尼拔有些相似,不張揚,但實力擋不住。他決心要成為像漢尼拔這樣的人。
艾森豪威爾和二哥同時中學畢業,家裏窘迫的經濟收入是不可能同時供養兩個孩子繼續上學。兄弟倆商量後決定,艾森豪威爾出去打工供養哥哥先上學,而後哥哥再供養弟弟上學。在他們看來,只有走出山村,才能實現真身價值。
艱苦的勞作和體育運動讓年輕的艾森豪威爾,練就了壹副結實的身板。當他知道可以免費上軍校時,他由衷地高興。但這需要當地國會議員的提名,報名的人多,議員決定通過考試擇優推薦。艾森豪威爾是8個競爭者中的第二名,他如願以償。
盡管他“幸運”地上了西點軍校,但並不喜歡這所學校。
艾森豪威爾起初報考的是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為了“保險”他加上了著名的西點軍校。在他看來,這不僅可以圓了航海的夢想,而且他的“發小”也報考了這所學校。更為重要的是,在那裏有他喜歡的足球、橄欖球運動。
命運似乎要給他開個玩笑,艾森豪威爾年齡超了壹歲,不符合海軍軍官學校的要求,只得到西點軍校報到。盡管他對成為壹名軍人很有信心,對軍校的嚴厲有壹定的心理準備,但壹進校門他就十分後悔自己的選擇。
首先,新生都與艾森豪威爾壹樣,要麽是當地有名的運動健將,要麽就是“學霸”,和同學們比起來他沒有什麽優勢,這讓自我感覺良好的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什麽成就感,甚至有些自卑。
其次,軍校的等級森嚴,新生經常受教官的“打壓”。超強的體能訓練、枯燥的壹日生活制度,這讓在山村長大並“野”慣的艾森豪威爾十分不習慣。如果不是為了能夠獲得免費的高等教育機會,他早就放棄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裏做什麽都有嚴格的規定,這讓生性自由的艾森豪威爾根本看不慣學校的規章制度。於是違反校規、校紀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也經常受到教官和學校的懲罰和處分。大學四年裏,***有307張記過處分,儼然就是“差生”的典型。
但是西點軍校的體育運動是他發泄不滿和精力的最好方式。他在拳擊、擊劍、遊泳等科目成績不錯,甚至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並很快成為主力隊員。由於戰績突出,他還被吸收參加全國聯賽,成為報刊、雜誌上的新聞人物。不幸的是,因為比賽受傷,他不可能再從事足球運動了。
幸運的是,西點軍校聘他為足球隊教練。這可是顯示艾森豪威爾超強組織能力的時候,他不僅協調各類事務,還要做好每個隊員的思想工作,在他嚴格的訓練下,球隊的成績開始直線上升。幸虧有足球的陪伴,艾森豪威爾終於順利畢業了。
初遇巴頓,惺惺相惜。
1915年,25歲的艾森豪威爾從西點軍校畢業成為壹名步兵少尉。在休斯敦薩姆堡要塞,部隊的生活悠閑、無趣,他繼續當著足球教練,將要塞球隊在不到壹年的時間裏取得了當地球賽的亞軍,但他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隨著美國參加壹戰,艾森豪威爾看到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盡管他壹次次的申請上前線,但又壹次次被拒絕,他被留在國內擔任軍官訓練營的教官。這壹時期,讓他滿意的是,他結婚生子了,事業上也算順利,已晉升為上尉。
就在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美軍也開始組建自己的坦克部隊。艾森豪威爾對此報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它白手起家,全身心地投入這項工作中去。令他哭笑不得的是,盡管手裏有1萬多部隊,卻沒有壹輛坦克。
巧合的是,他結識比他大5歲的巴頓,兩人壹見如故,尤其是對坦克在未來戰爭的作用看法壹致。盡管兩個人家庭背景迥異,性格差別很大,但內心的不安分和對坦克的癡迷,讓他們保持了25年的友誼,直到巴頓因車禍去世。
他們的深厚友誼主要還是得益於在米德軍營裏,他們***事了壹年。盡管壹戰結束,坦克部隊解散,但不影響他們彼此對坦克的研究,巴頓自己出錢搞坦克設計,艾森豪威爾撰寫坦克運用的論文。他們堅信坦克壹定會被重用,事實也確實如此。
不管怎麽說,壹戰後的艾森豪威爾處於茫然的狀態,熱愛的坦克部隊被解散,3歲的兒子因病夭折,事業、家庭的雙重打擊讓他有退出軍界的想法。人的壹生總會面臨幾次大的抉擇,對艾森豪威爾來說,不是他不努力,而是缺乏努力的理由。
如果艾森豪威爾這時退出軍界去從商,會是壹位成功人士嗎?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艾森豪威爾》、《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註“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