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社會功能包括以下:
劉魁立在1日舉行的“傳統節日與和諧文化論壇”上說,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體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第壹、通過民族傳統節日可以促進家庭內部和社會內部的和諧與團結。傳統節日具有重人倫、重親情、重禮儀、重和諧的特點,顯著體現著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倫理和禮俗,有濃厚的人情味,幾千年來已經成為維系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重要感情紐帶。
第二、傳統節日是壹種標誌性民族文化活動,能夠顯著地體現民族文化特色。
第三、傳統節日有助於道德和情操的培育,節日期間人們在舉止言行各方面的自我約束對於道德情操的提升會產生積極影響。
第四、傳統節日是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調劑。
第五、傳統節日是集中展示廣大民眾民族藝術才能的最好時機。人們在節日裏彼此欣賞,互相競賽,互相借鑒,社群內部的組織協調和團結合作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第六、傳統節日作為壹種載體和復合性的文化表現形式,居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框架的核心地位。
第七、中國傳統節日體現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與民族凝聚力。
春節回家、清明掃墓、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統習俗流露出敬祖意識、親情情結、精忠愛國等思想,這些觀念最容易喚起人們對親人、家庭、故鄉、祖國的情感,喚起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人們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對文化同根性的認同。
第八、中國傳統節日構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中國傳統節日中天人合壹思想為人們提供了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機會,在踏青、觀星、賞月、登高玩秋等活動中,人們放松心情,找回童真,發現樂趣。